板桥竹与启功竹,你更喜欢哪一家?
这是一篇关注度很高的文章,说的是《板桥竹与启功竹,你更喜欢哪一家?》,该文章已被转发很多次了,你也来转一下吧。
正文开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竹石》
郑板桥(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兰竹菊》
郑板桥一生所画多以兰、竹、石为主,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中以体貌疏朗、风格劲键的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继文与可之后又一著名的墨竹大家。《墨竹图》
郑板桥在画竹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从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到板桥的“胸无成竹”的艺术思想的升华,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将墨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
喜竹爱竹 物我合一
《晴竹图》
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郑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赏竹嗅竹 静观默察
《墨竹图》
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胸有成竹 反复酝酿
《修竹图》
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形神毕肖 以物喻人
《竹子石笋图》
郑板桥在《郑桥桥集·题画竹》中说:“盖竹之体,瘦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千霄,有似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这里的“神”,则是内在气质。形神毕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强艺术感染力。
郑板桥还擅长以诗入画,展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纸本墨笔,纵240.3厘米,横120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幅《兰竹石图》为郑板桥着力之作。画面左侧画几方山石,以中锋运笔,淡墨勾勒,少许横皴或淡擦,而神韵具足。新竹成竹穿插得势,用笔遒劲峻拔,或长或短,或疏或密,或浓或淡。做到长短有殊,疏密有致,浓淡相映,妙趣横生,顾盼生情中隐约透漏着倔强文人的性格。
作者于画面右侧大片空白处题有题画诗一首。全图左画右书,构图清馨疏朗,气势俊迈,风神肃散。在诗与书、书与画,画与诗的交相辉映中,沁透着作者的人格品质,凝结成的精神的韵律流淌于兰、竹、石之间,将“诗书画”完美结合为一体。
《竹石图》
他晚年时曾在一幅《竹石图》中题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笔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画须去掉繁杂提炼精髓的道理。
墨竹图 纸本墨笔,纵179厘米,横9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更酷爱咏竹。他以兰竹自拟,亲书
“兰有嘲芳、竹有劲节”
八字自励,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兰竹荆棘图》
一首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技一叶总关情”,
流露了悲天悯人的情怀,用现在的话讲叫“人文关怀”。一首咏竹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凸显了人竹相辉,肝胆相照的气节。如此再来,欣赏郑板桥的竹画作品,不免生出感动和思考。《十笏茅斋竹石图》
题识: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而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板桥老人郑燮。《墨竹图》
款识: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郑燮。《竹石图》
题识:
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客舍新晴》
录文:
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三友图》
《兰竹图》
释文:
文与可吴仲圭以墨竹擅名天下,未尝以墨兰称也。吾家所南翁先生画兰信当时传。后世陈古白继之,云南白丁、江左石涛又继之,墨兰之盛,于斯为极。愚何敢妄拟古人,然窃好墨兰墨竹,画后辄题数句自娱,人或以为尽过于今人题,不愧古人,真背芒面热也。《清风疏竹图》
款识:
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踈踈,何必重重叠叠。乾隆辛未九秋,板桥居士郑燮。
《竹石图》
《竹石兰蕙图》
款识:
南山献寿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乾隆丙子,写祝刘母卞太君八十荣庆,暨青藜年学兄教可。板桥郑燮 。讲完板桥竹,我想在这里再讲讲启功竹,为什么将两人画竹放在一起讲?这可能是他们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兰竹石图》
“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郑板桥研究会及日本郑板桥学会顾问周积寅教授曾在1991年编著的《郑板桥年谱》一书中提到:九十年代初,启功曾亲荐郑板桥《兰竹石图》给他看,也间接促成了最后该画作被编进《郑板桥年谱》中。
另外,两人均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并都提倡“以书入画”,郑板桥的“七分半书”,启功的“启体”书法,均独具特色,再入画中,岂不妙哉?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启功的“启体”书法可谓名满天下,同样他笔下的竹子,明净无尘,清劲秀润,也充满清雅的书卷之气。
启功还喜画红竹,但用朱墨画红竹并非启功的首创。据说,红竹的创始人是苏轼,朱砂画竹自开创以来深得文人雅客的喜爱。
竹四季常青,有凌云之志,又带着平安吉利的吉祥寓意。高风亮节是君子的气节,虚心若怀是君子的谦逊。红色的朱砂,是丹心。朱砂竹画,寓意开运祈福、招财纳吉,也比喻着“丹心照汗青”坦荡的君子风骨。
至于启功为何画红竹,他曾自嘲道:“以免批我为‘黑画’也。”众所周知,凡经历“文革”之人,都知“黑画”的意思,先生此语乃幽其一默。继而又云:“其实,又何有墨色之松竹,不过聊为遣兴而已。”这才道出了其中的真意和正解,也是对笔墨艺术的真知灼见。
其实无论墨竹,无论朱竹,其实皆为书家托色写志之媒介,而非实际之状。墨竹洒脱遒劲,朱竹热烈奔放,各有特色,观者又何必斤斤于用墨用朱乎?故启功题红竹诗有曰:“斗室南窗竹几杆,瞳眬晴日不起寒。风标只合研朱写,禁得旁人冷眼看。”
启功既是一位高逸之士,又是一个尘世凡人。在他身上生动体现了人间正直、善良、宽厚、仁爱的人文情怀。他一生虽经历坎坷,但他从未以伤感之情写过回忆文章。虽是皇族后裔,但从不以“爱新觉罗”自称,只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学习。他认为:“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它做什么?不要温习烦恼,要多想未来。”
最后我想说,二者虽属不同年代,画竹风格也不尽相同,但隐约之中,他们的竹画也一定性质上体现了他们的文人精神,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去体会和学习的,您觉得呢?
责任编辑:子曰
推荐阅读:
不一样的“诱”惑,中国瓷器釉色大全!
他是颜真卿的老师,被后世尊称为“草圣”!
从金马影后到琉璃女王,她重现中国失传2000多年的工艺!
【文化】24幅节气画,浓浓民俗风情!
【健康】它是“千年人参”,养肝护心效果好,关键还便宜!
【推荐】弘一法师:50年的做人心得
壹号收藏 官方 400-60-51580
客服微信号/手机号: 15308651366
点击“ 阅读原文 “壹号收藏官方微店” ,更多精彩等着您!
- 为什么离过婚的女人男人更喜欢?
- 2018年夜饭,你更喜欢哪一家
- 城市:江苏名字最好听的5个城市,你更喜欢谁?
- 美哭了│再送2018张板桥迎春灯会门票,抢!抢!抢!抢!抢
- 2018板桥雪枫公园迎春灯会、迪卡稻草节门票免费送啦!!!
- 国学大师启功书画作品欣赏!
- 爆笑 || 史上最污绕口令,这些美女不仅喜欢吃鸡蛋,更喜欢吃鸡..
- 启功临《兰亭序》,看过的人真不多!
- 比起昂贵的玩具,孩子们更喜欢玩这个!
- 《天边》云飞和云朵+降央卓玛+布仁巴雅尔你更喜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