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有一所学校,最近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它的教学楼里,大大小小的教室分成了9 种形态,注重开放和讨论空间,学生自主管理;

它的教室,在常规的教室、实验室外,还有大量的小型独立工作室,专为学生进行小组协作而准备;

它的课程,以主题学习为中心,跨学科研究和学习,教师只是引导者。

在这里,学校的作用,只是“赋能”。

它就是今年才招了第一届学生的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

教学楼颠覆以往传统教学空间概念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有两个校区,两个校区之间距离不过300米:一个位于四川北路,一个位于外滩源的虎丘路。

四川北路校区主要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教学生活用楼,适当突出创意元素,代之以更自由活泼的创设。而在建的虎丘路校区则将完全颠覆以往传统教学空间概念。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虎丘路校区设计图)

比如,在这里有一个名为“垂直绿链”的垂直农业生态系统。

它是在4层复合楼内部建设出一条从顶楼盘旋至一层的“绿线”,它收集屋顶雨水浇灌植物,在室内外形成生态循环系统。

从设计创新的角度,可以说它是景观,也是创新类课程教学的开源创新平台。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垂直绿链”垂直农业生态系统)

垂直绿化、雨林生态、都市农业、室内种植、鱼菜共生,不同的这些区域,都在教学楼内进行呈现,既汇聚了绿色技术,也兼顾了学生跨学科学习和作品展示功能,集教学、实践、游戏、创作、展示一体。

以“都市农业”区域为例。“以问题导向”的专题学习汇聚了政治、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学习理解其工作原理,也可以组成小组或团队与相关领域团队进行专项研究,原本难以理解的生物和化学等知识,在动手做和研究的过程中,很容易理解和消化。

而且,即使在没有课程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通过维护系统,了解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了解人为干预的自然系统的脆弱性,在潜移默化中将可持续理念植入自己的心中。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新高中项目主管、中芬中心项目经理吴元琦介绍,设计创意中学推行“书院式”办学,以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为核心教学法。

“相当一部分项目课题,就在触手可及的空间内。学生受空间创新理念影响,带着问题发现、解读、研究,又进一步以创新思维影响身处的空间,形成实时反馈互动的教育场。”吴元琦说。

某种程度上,足不出校,学生们便已处于一个“可持续”教育范例中。

教室空间规划注重讨论和开放空间,学生自主管理

实际上,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在空间规划理念上与普通学校有很大的区别。

在关注教室、实验室等常规空间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团队讨论工作空间、开放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强调将各学科知识应用于真实的情境中,关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学校在常规的教室、实验室外,存在着大量的小型独立工作室,专为学生进行小组协作的工作坊而准备,在课余时间又能成为学生聚集讨论问题的空间。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供学生讨论的空间非常多)

宽敞的公共空间功能布置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只需自己动手拖动沙发桌椅稍加布置,一楼大厅在上午可以是师生的演讲厅,到下午可以作为庆典的派对场所,也可以在节日成为作品的展览地。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公共空间功能布置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放空间将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的地方,但当学校项目制课程进入中期或终期汇报时,开放空间将在学生们的布置下成为大家展示课程阶段性成果的展馆。

而在空间变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布置和改造,增强了个人对于校园环境的自主管理意识。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学生自主管理空间,制定使用条例)

“所有空间均以学生为中心,模糊功能分区、模糊空间分隔,综合功能需求、趣味体验和创新交互,同时为教师、学生、创新业界的使用者提供了亲自参与创造的机会。”在吴元琦看来,这是用学生的创意视角反馈空间的一种方式。

主题学习提升交叉学科知识点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校长张咏梅介绍说,通常来说,学生上午学习常规课程,下午学习拓展课程。

在本学期刚开始,学校外聘了芬兰阿尔托大学“可持续项目”的负责人及其团队与学校教师一起设计主题。

比如,“ME”“WE”“YOU”“THEY”是第一学期的几个主要专题。

“ME”主题聚焦认识自我;

“WE”主题聚焦团队协作,沟通交流;

“YOU”主题聚焦上海和中国城乡环境的建设;

“THEY”主题聚焦全球视角。

围绕每个主题,阿尔托大学和同济的老师一起设计3周左右的课程,课程会从艺术、审美、心理、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切入。

以“ME”主题为例。

这个主题,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通过绘画和色彩表达自我。

“这种表达并不要求学生的绘画技巧有多高,我们只是希望能带着他们通过绘画或者说色彩去表达自己,而这堂课,我们会把心理学、美学都融合进来。”张咏梅说。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学生的自画像)

与此同时,通过“从做中学”项目制课程模式,加深学生对各科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点跨学科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实践能力。

每周五下午,学生所做的作品会在开放空间得到展示。做这样的展示,一方面学校是让同学们所做的内容进行呈现,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互相之间学习;

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一种别样的家校沟通,对于家长来说,通过作品,就可以看到孩子本周的学习情况。

项目制学习教学法学校的作用在于赋予学生能量

创新教育+高中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学校的课程由基础型课程与创新型课程组成。

但实际上,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教学法贯穿在几乎所有的学科学习之中。在这里,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教学法以设计思维教育为导向,将强调知识输出的基础型课程与强调体验式学习的创新型课程相结合,强调真实情境、强调跨学科、强调以人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同理心和创造精神。

换句话来说,让学生的学习在“参与-反思-总结-再实践”的体验式学习中不断提升。

说到设计思维,小编先给大家讲讲它的奇妙之处~

什么是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其实指的是,即像设计师那样,以人为本地定义问题、发现需求、寻求方案、争取支持、实现创新。

和传统的课程教知识不同,设计思维本质上教的是一套流程,一套如何通过思考、协作来设计方案改善问题的流程。

它有5个关键步骤:

1第一步,empathize(同理)

以学生改造教学空间为例。谁是这个空间的用户?哪些人在使用它?哪些人和它最有关?

最容易设想的当然是学生和老师,接着是家长、清洁工、保安、厨师、学校管理人员、外部参观人员,再继续脑洞还可能有更多的相关人员,当然,学生们会想出各种“奇葩”的想法。

在同济黄浦设计中学,每周都有一个半天,同学们会以小组为单位,分头出发走出去调研,从真实环境中查找资料。

empathize的意思是同理,换句话说就是要去理解这些相关人员对教学空间有什么需求?希望它变成什么样子?

当学生开始思考:“我的‘用户’在哪里,我想服务谁?”世界的一扇大门就向他打开了。

2第二步,define(定义、界定问题)

当进行了头脑风暴和调研之后,就需要进行整理和汇总。

以同济黄浦设计中学的一节主题课“我梦想中的学校”为例。

学生们分组对“dream school”从教学设备、学校来访者等各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首先,各调研小组分头汇报。梦想中的学校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设备?学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那些科技是可以被学校引入的?学校的开放空间使用方案应该包括哪些要点?甚至学校需要接待什么样的来访者?……小组还可以进一步深挖,在这些背后,更深层次的需求是什么?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我梦想中的学校”小组讨论和分类整理)

接着,面对众说纷纭、众口难调,这时团队要开始取舍,时间和资源有限,而哪些是最需要的?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小组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这就是define界定的意思。到这一步结束时,各团队已经在原始的挑战上做出了差异化的界定……这里没有对错、没有谁的选择更重要,听凭团队根据兴趣、热情等因素自主决定。

3第三步,ideate(思考解决方案)

选定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紧接着就要思考解决方案。

这一步,依然会用到大量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

这个过程,老师会告诉他们,不要评判别人,比如“这主意太糟了、听上去很笨”等。因为这是思想发散、互相启发、创新的阶段,只鼓励在别人的观点上延伸脑洞,还没到讨论落地、可行性的时候。

除此之外,老师会鼓励疯狂、离谱的想法。特别是当学生们思维受到局限时,会建议他们换位或换个角度思考。

这个过程中经常会迸发出很多学生课前难以想象的创新方案,当学生自己复盘的时候会察觉到new idea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会对创新有更深的实战理解。

4第四步,prototype,原型制作

 解决方案已定,那要开始动手做了!

一般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原型prototype是用户真正能用的,但有时受限于解决方案的难度、课程时间和资源,不是每组学生都能做出来。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图:学生们正在根据自己小组的讨论制作模型)

但哪怕没做出能实际使用的产品,过程仍然意义重大。原型制作是对解决方案的一种再思考,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可能对解决方案提出新的反思、带出新的问题,可行性上的困难也会反过来修正解决方案。

这一步会帮助学生变得更为务实、靠谱,思想上也会更深刻。

5第五步,test(测试)。

有了产品原型后,就要正式请用户试用,聆听用户的反馈。这时选择学校、学生相关挑战的优势就可以再次发挥,很多测试、访谈可以在学校里完成。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安全性也有保障,也可以走出学校去做测试。

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学生们会经常做presentation(演讲)向全班介绍产品,不仅锻炼学生公开表达能力,这时也可以进一步收集到更多建议和反馈。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设计思维其核心就是用户导向、市场调研、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创意创新。学生们一旦掌握了方法,具备了能力,可以广泛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和各项活动中。我们希望用设计思维引导学生处理人与人、与社会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参与,更多的项目制学习,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张永梅说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

设计思维课程本质上是一种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学生经历了完整的立项讨论、项目推进、项目总结,学生是课程真正的主人。

学生间的协作、学生与用户间的互动,都是以学生为主在进行,这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式学习。

用吴元琦的话说,学校起到的其实是“赋能”作用。

在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已完成的全年教学计划中,除了基础型课程之外,以设计思维为指导的创新型课程分为了创新基础、创新技术、创新实践三大类模块教学环节。

它与基础课程“科目导向”的分科教学不同,创新教学环节强调“学生为中心”和“问题导向”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用知识点串联真实世界问题。

除了各科目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每位学生还都将在三年的跨学科学习中寻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方向,具备对复杂问题提出创新挑战解决策略的能力。

这些专业兴趣明显、学科特长突出、具有一定创新潜质的学生无疑会得到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顶尖高校的青睐。

这些学生未来也将在强调跨学科能力的商业管理类、设计类、工程类专业学习中,展现自己的突出优势。

而学校期望,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教师们的云集之地。

* 小编个人微信号:2432274540,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所中学,它希望未来成为学者、科学家、实业家、艺术家与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