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高顿金融分析师汇聚全球金融圈成员,发现每一个优秀的你。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来,董明珠多次抱怨格力员工被人挖走,2016年她曾给全体员工涨薪1000元。此次更是发狠:“你做到退休,房子我就给你。”格力员工的微信群为此沸腾了起来。

本文作者:肖璟,曾供职于麦肯锡,也曾在Google打过工。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来聊聊知识体系的构建,顺带聊聊如何克服知识焦虑。

好友毛毛是个特别好玩的人,她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博物馆做过讲解员,当过字幕组组长,在人文讲坛讲过课,而且拿下了 30 张 MOOC 证书,跟她聊天可以学到特别好玩的东西。

前段时间毛毛来北京玩,于是我们相约出来喝酒。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酒过三巡,她诉苦道:“我上了 30 个 MOOC,我懂得很多知识,我也记得它们。但真的回归到日常生活里,我发现遇到具体问题时,我很难回忆起这些知识。除了我常用的那些方法论,大多数在我的工作跟生活中都无法施展。”

无独有偶,前不久重度文艺青年好友 E 在聊天时也提到,她看了很多书,每本书都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但蛮多书看过后很快也就遗忘了,内化了的知识也感觉都喂了狗,有时候也会困惑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01

大脑如衣橱

知识如衣服

我们读完每一本书,如果有好好做笔记、画知识结构图的话,其实每一本书都会变成一套知识体系,沉淀在我们的大脑里。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容量超大的衣柜,学习知识的过程就像往里头添置衣服的过程,一件衣服就是一个知识体系。

然而,提取、应用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时,有三个很纠结的问题。

问题1:选择困难

脑海里的知识体系会随着读书数量逐渐增加。所以每当你要解决问题、需要提取知识的时候,你便会开始出现选择困难的症状。

就像你(或你的女盆友)买了一堆衣服,每次出门时都要纠结上半个小时,才知道今天应该穿什么。

问题2:利用率低

知识体系数量过多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知识体系被调用的频次会很低,有的冷知识可能这辈子不会再用到。

而且一旦不频繁调用某些知识体系,你每次调用时自然不够熟练,你甚至会将它们遗忘。

这就像你那一厨柜的衣服,每件只穿个一两次,就不穿了。钱花得其实有点浪费。

问题3:自相矛盾

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科不同流派会有一些冲突的观点,所以连续解决一系列问题时,很容易会有前后矛盾的情况。

比如你学习经济学时,先后接触了凯恩斯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各自的知识体系,你可能会纠结一下政府应该多大程度地干预市场。

想象一下,你衣柜里的衣服有100种风格,今天办公风,明天运动风,后天学生风,接着哥特风、嘻哈风、森女风。没有一个统一的形象风格,朋友们会觉得你很捉摸不透。

02

超强的

大脑衣柜整理术

针对上述的三个纠结,我一般会让自己的学习过程恪守下面三个原则。

原则1:摒弃知识收集癖

换句话就是少买点衣服。

你要接受一个现实:这个世界有些知识就是你这辈子都不会知道的,就算哪天你被改造成半个A.I. 可以直接下载知识,也不见得你买得起那么多的存储空间,你还是要优先选择能为你所用的。

在麦肯锡,我们部门每个月会有一两次公司内的 knowledge sharing,请各行各业内部专家就某个行业进行分享。

我当时是 knowledge sharing committee 的一员,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我们观察到一件事:举个例子,房地产专家讲行业概览之类的知识固然很吸引,但如果你不是在地产项目上、或是在筹备买房的话,你很快就会把这些知识都忘了。

因而,比起“为了学习而学习”,我更推崇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

前者便是知识焦虑的源头——你无聊在逛知乎得到之类的APP时,看到《每天5分钟懂点经济学》、《Python 入门指南》之类的课程,不禁会想:“嗯,这个知识对我有用,我先把这个课买了,说不定之后会用到这个知识。”

且不说你买完这些课之后到底能不能坚持听完,就算你真的听完了学习到了知识,如前所述,你可能一辈子最多用到一两次。

“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则不然,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这些知识自然是最实用的。比如我为了写新书《无现金时代》,我读了几十本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书和报告。

这个方法被应用在编程学校“42”的教学上。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如果你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你可能会知道:“42”是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这个学校的学生每天都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学生每天早上 8:42 时会收到一道问题,学校没有老师,你可以 google、查书、问同学,穷尽各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42”硅谷分校的毕业生被 Twitter、Snapchat 等公司哄抢,因为这些学生特别擅长“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就像遇到需要的场合再买特定的衣服,你明明没有啥穿燕尾服的机会却买了一堆屯着,纯粹浪费钱,不是吗?

你可能会问:那这样的学习岂不是很功利?我也需要做一些 casual reading 啊?

我觉得也没问题,我其实也经常读一些和我从事的领域完全没有关系的书(比如最近在读寺主人推荐的《味觉猎人》),不过我会建议你这时候要贯彻原则 2 跟原则 3 。

原则2:刻意多场景应用

我在咨询公司工作时,80% 的项目都在服务于金融机构,自然积累了不少金融行业的方法论。之后我在服务房地产、制药、能源等其他行业的客户时,我发现不少金融行业的方法论其实也可以跨领域应用。

同一知识体系可以在不同的领域里头举一反三,学习了某一领域知识后,你需要刻意思考:还有哪些领域时可以应用这些知识?

我常提到的《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Daniel Kahneman 本职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却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在经济学上,发展了行为经济学,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么做可以让你学到的每一个知识体系的效用最大化。

就像你买了一套高级西装,你可以上班见重要客户的时候穿,也可以去参加婚礼的时候穿,也可以参加宴会的时候穿。一物多用。

原则3:打造元知识体系

我身边的牛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元知识体系。它类似于一个通用的公式,比如,大部分麦肯锡出身的人都会用“七步成诗法”来解决人生超过 90% 的问题(这个方法论我将在后续的文章继续分享),我的元知识体系则是以投资学为基础的。

一个人的元知识体系,是其他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所有学到的新知识都可以用某种方式被纳入元知识体系中。

元知识体系的概念有点类似 查理·芒格 的多元思维模型: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

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棵树的主干,各个重要学科的知识经过提炼(synthesize)后会被内化为树干上的一片树枝,变成整个系统的一部分。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我的前老板 Autumn 热衷公益,受其影响,我最近也跟她一起参与了一个公益咨询项目。前几天,她分享了她喜欢做公益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做公益的人各式各样,大家来自不同行业,工作方法不同,虽然她一直用的是麦肯锡的工作方式,不过也可以学习这些新方法,把它们整合到麦肯锡的核心方法论中。

内化新知识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前面提到的纠结的问题:新学到的知识可能与你的元知识体系有所冲突。

所以这时候,你需要辩证地内化:你要回头审视自己的元知识体系,看看与新知识矛盾的部分孰优孰劣。

如果保留原来的树枝,那我得找出新知识的逻辑漏洞在哪;如果用新知识替代原来的树枝,那主干或其他树枝会不会受到影响?整个系统的逻辑如何自洽?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一旦你做到了,你便拥有了一套自己专属的个人风格极强的“战衣”,比如乔布斯的毛衣、小扎的T恤。

最后例行来个图总结一下: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自今年1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首个针对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不仅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明确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要求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并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金融监管政策趋于日益完善,普惠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金融的标准化也逐渐体现,金融的标准化是普惠金融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基础体现。有着促进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意义。      金致财富——智慧金融标准化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监管部门对于金致财富金融业务风险特征的跟踪评估,完善了相关制度的短板方面,填充了相关监管政策的空白。   2,有助于金致财富智慧金融业务以及智慧金融技术的规范,利于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合作,更加有效地提高了金致财富金融产品透明度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3,标准化的实施,建立了一道标准化的门槛,为客户提供了相关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客户更加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金致财富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金融活动在标准和规则下良性有序运行,提升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有效防止系统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进而与国际接轨,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而金致财富智慧金融标准化的关键则是——风控管理。      金致财富风控管理:   金致财富制定了严格的审核流程,依托公开透明的实物债权保障、专业律师提供的法律保障以及贷后跟踪服务,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不直接接触资金,确保了投资人资金安全。成就了金致财富严格完善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六重风控:   公开透明:实物债权安全有保障   贷后跟踪:及时了解贷户财务状况,确保贷款按期收回   法律保障: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与咨询,确保资金安全   抵质押管理:确保抵质押品的合法性、完整性、安全性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不接触投资人资金   严格的审核流程:采用实物足额抵押,全面审核借款人情况   想做好风控,每一步都必须严格把关落实到位;同时把风控做好了,也可以体现一个平台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知名度、且充分展现自身实力。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金致财富金融环的风控体系得到了全面升级,资金的安全更加有保障,风控的效率也有了极大增强。相信完善的风控体系,将会为金致财富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为提升金致财富整体实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江苏省制造业融资实现恢复性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3.9%,比年初新增594亿元,同比多增1167亿元。”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在1月12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支持江苏制造业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这一系列数据。   当前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规模小、资产轻、风险大、综合化服务需求高等特征,金融要服务好创新驱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支持理念和方式。记者了解到,江苏金融业已经在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发展弱担保、无担保信贷产品。   长期以来,人行南京分行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信用服务体系。由此,省内以企业纳税、用电等信息为重要审贷依据的信贷产品不断涌现。以江苏银行纯信用的“税e融”为例,已累计授信2.2万户,发放贷款13.9万笔、金额206亿元。   与此同时,股权、知识产权、收益权等质押融资方式正在涌现。例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依托知识产权质押,设计开发了“中银知贷通”产品,目前已为全省1017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供382亿元授信支持。   “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省制造业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余额303亿元,同比增长25.3%。”郭新明透露。   而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也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力点。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探索投贷联动等方式,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股债结合的融资服务。   江苏银行推出“投贷之星”认股期权、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基金等业务,联合外部专业机构向科创型企业提供“股权+债权”服务,目前已累计为38个科创型企业提供超过3亿元授信。   南京银行推出“小股权+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并与10余家省级以上园区开展“联投共贷”合作,目前已对江苏风神空调集团、杰华特微电子、徐州旭海光电科技等企业予以“股权+授信”支持。   更进一步的是,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牵线搭桥。   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活跃,不少制造业企业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记者获悉,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打造“科技金融生态”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一方面为其科技型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和常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希望通过并购实现业务升级的大中型企业,促成双方达成并购重组。目前,已成功撮合胜利精密并购富强科技、苏州捷力新能源等企业,不仅实现了创新技术在更大平台上的应用,也支持了胜利精密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消费+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本文由高顿金融分析师微信进行整理。原作者与出处:肖璟,曾供职于麦肯锡,也曾在Google打过工。Problem Solver。若需引用或转载,注明以上相关信息。

? 2017 高顿CFA 保留其所有权利。

学了那么多用不上?你的大脑如何被掏空的

⊙ 读研、读MBA还是考CFA?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值得收藏

⊙ 考过CFA和持有CFA的金融人,第一份薪水是多少钱

⊙ 一位金融毕业生考CFA的大实话:这年头,提升自己,行吗?

⊙ 任泉10年拍戏片酬,不如上市1刻,跨界让他走向另一个人生巅峰

⊙ 这些工作年薪已达300万!!!CFA考证不就是为了钱钱钱钱吗?

⊙ 重磅!!零基础也能通过CFA了,这3本CFA中文教材全球首发!

⊙ 美国传来凶讯,整个金融圈都炸了!普通金融人失业潮来袭

⊙ 再不好好读书考CFA,就送你去银行干柜员

⊙ 人民日报再三推荐CFA:高级金融人才培养成国家战略

⊙ CFA课外好书,推荐给即将和正在考CFA学生们

⊙ 裁员6000人,在未来4年内持续进行,金融科技替代人!

2018-2019年CFA考生必备资料!高顿CFA红宝书》 - 在线下载中心,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