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小编用尽了洪荒之力,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正文开始:

原标题: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大学生的求职旺季。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选择了海投战术,在网络上频繁投递自己的简历。可是您知道吗?在电脑另一端 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并不是用人单位的垂青,而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近日,多名求职大学生向记者反映,一场面试后,他们工作没找到,反而给招聘公司倒交了不少 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几个月前,求职者小李在求职网站上,看到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优厚的待遇让小李有些心动,结果面试之后,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工作,还向这家公司交了将近两万块钱。

  记者: 他们为什么收你钱啊?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求职者 小李: 就说因为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要进行一个岗前的培训,但是这个岗前培训是需要有学费的。

  对不熟悉业务的新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却很少有还要收学费的。为了体现公司的正规,这家公司还拿出了一份合同,要求小李签署。

  这就是公司要求签署的合同,是一份“岗前孵化”协议,其中写明,公司“对大学生及优秀社会人员组织技能培养”,提供“系统的网络课程”,培训学费18800元。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这份协议中,求职者签名的身份并不是员工,而变成了学员,这家公司的身份也从用人单位变成了培训机构。也就是说,求职者和这家公司签订的只是一个培训合同,并不是雇佣关系合同。

  交了高额的所谓岗前培训费,结果培训完成了,公司却不要他们。于是小李再次找到了这家公司。没想到,这个时候,公司的工作人员闭口不谈招聘工作的事,只是反复告诉她,想要回培训费,没门。

  包就业高薪酬?求职陷阱套路深

  用人单位,一下子变身成了“培训机构”,“岗前培训”变成了“收费课程”。短时间内上演了如此反转,那么这家所谓的科技公司,究竟在从事怎样的业务?又是什么样的诱惑让求职者纷纷参加了培训呢?

  一位求职者告诉记者,面试时这家公司声称,能在培训后包他们找到工作:要么直接来这家公司,要么被送进其他公司。还愿意把“保证就业”、“月薪不低于8000元”写进合同里。找工作心切的他们,就签了合同。为了了解更多情况,记者决定跟随一位求职者再次前往这家公司。

  对于公司用招聘信息招揽学员,来搞培训,这位工作人员并不否认。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原因是公司的确能帮求职者解决就业难题,眼前的这些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只是极个别的情况。

  求职者小李: 就这样问你们吧,通过你们公司你给多少学生解决了就业呢?

  工作人员: 我知道的,目前赵森、苏某……

  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联系到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找到了工作的“赵森”。

  记者: 你的工作是他们帮你找的吗?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赵森: 我可以说他们这个是一派胡言,根本就没有替我们找任何工作。全是我们自己去网上投简历。寻求帮助他们就一句话,我们已经给你推荐了,你等着就行,无限期地拖着。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而这家公司工作人员提及的另外一位已经就业的苏某,也矢口否认公司帮她找了工作。

  没钱也能培训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科技公司做起了培训业务,承诺的“包就业”又被学员接连否认。正当这家公司饱受质疑之时,另一个争议又开始发酵。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的记者发现,为了让这些还没完全踏上社会的大学生,能交得起将近两万元的培训费,这家公司甚至打起了贷款的主意。

  提到如何交款,这些求职者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手机中的一款叫做“宜学贷”的软件,按照这家公司的要求,他们就是在这款软件上贷款,交的培训费。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记者看到,在软件上,赵森选择的贷款18800元,收款方是培训的凡德公司,目前需要偿还本息约22000元。没有找到工作,根本谈不上“从工资”里扣钱,这些求职者每个月都要自掏腰包,偿还贷款。

  记者尝试下载了这款软件。这是一款面向教育机构和个人推出的软件,帮助学生解决资金压力。而这款产品的特色就是:在职、在校及无业人员均可申请,只需要身份证、银行卡就可以在线申请。

  那么,一旦个人跟教育机构发生纠纷,软件方是否可以终止贷款?记者跟随一位求职者来到了这家贷款机构。

  求职者李某: 我们觉得他们(培训机构)是有欺骗的,想问一下这个事情怎么处理?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宜学贷工作人员: 不能因为您和培训机构的纠纷拒绝还款。这个还款是跟你们个人征信挂钩的,有逾期什么的,将来你们都会受影响。

  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软件仅仅是一个连接起培训机构和学员的桥梁,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使用服务协议当中,记者看到这样的条款:课程培训质量与本公司无关,需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履行按时还款义务。但与此同时,贷款机构与培训机构也的确存在合作关系。

  宜学贷工作人员: 因为现在我们去做这个这个模式的话,我们从中间也是有资金服务费能拿到,就是肯定也是会有一个利益关系。

  办贷款交培训费 “培训贷”防不胜防

  ?应聘不成,凭空多出了三四千元的利息。虽然这样的骗术并不高明,但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却频频上当,为什么这些年轻人会轻易落入培训招聘的圈套呢?在北京通州的一个面试现场,我们的镜头记录下了整个过程。

  北京浩特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北京通州。得知这家公司的求职者也遭遇了培训贷之后,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位求职者,一同进入了面试现场。

  在这位面试官的描述中他们公司大有可为。简单交谈后,她给求职者开了一张实训的试岗通知单。但是对于这个实训到底是实习还是培训,她却避而不谈。

  第二天一大早,记者跟随求职者再次来到北京通州的这家互联网公司。今天的面试官是负责实训的项目经理。她告诉求职者,这个实训没有工资,但只要正式入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求职路上的“套路贷”:应聘不成 求职者莫名背负贷款

  ?北京浩特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想学个美发美甲还得半年一年当学徒没有薪资,所以说先苦后甜了,两到三个月之后我们正式工作,那我们的薪资呢,达到一个半年的话,你6到8K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一年以上的话达到市场的标准,市场的标准薪资是8K到10K。

  可不一会儿,项目经理就话锋一转,大谈培养人才给公司带来的烦恼,向求职者提出了收费。

  北京浩特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我就给你培养这些人,培养完以后,公司还没等怎么用就都跳槽了。所以说这样一来的话,公司损失会很大,那老板你要老板和咱换位思考一下,你要是老板肯定也是不愿意的,对吧?后期呢,我们也有一个技术服务返还的一个(费用)。防止咱们后期就是说老是跳槽,这种损失太大。

  对于这笔费用,项目经理没有描述成培训费,而是换了一个委婉的名词“技术服务返还费”。紧接着,项目经理就让求职者下载一款名叫“课栈”的手机APP。

  在项目经理的描述中,这款APP只是为了分期把钱转账给公司。可是打开这个APP的官网就会发现,它其实就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学费贷款服务的平台。但是项目经理却一再否认办贷款交培训费的事实。

  教会求职者注册贷款APP后,这位项目经理拿来了一份孵化协议,希望求职者当天就立即签署。

  项目经理: 就是说咱们(培训学费)总共是22800。

  记者: 两万多呀?

  项目经理: 这还多吗?关于互联网这是最少的了。

  多种“套路贷”频发 如何监管?

  近年来,一大批套路贷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美容贷、整形贷层出不穷。而套路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在网络上放款的小额贷款公司。那么,针对越来越多的贷款陷阱,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应当如何监管?放款行为又应如何规范呢?

  长期研究网络金融的胡滨,在了解了记者采访的案例之后,告诉记者,新出现的“培训贷”其实就是过去校园贷的最新变种,在2016年监管部门叫停网贷公司的校园贷之后,教育类贷款平台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胡滨看了这些“培训贷”公司的贷款流程之后,一下子提出三个疑问:有没有对借款需求的审核?有没有严格履行这样一个贷款的审核,尽职调查程序?对贷款的个人信用评价有没有调查清楚?

  而 对于这些宣传“极速”“一小时到账”的网贷公司来说,显然有些困难。2017年12月,针对网络小贷的监管文件正式下发,文件(《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 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表示:“严格网络小额贷款资质审批,规范网络小额贷款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机构。”

  培训贷的利率一般较高,为了高额利润,贷款平台愿意铤而走险,由此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则需要培训学员甚至全社会一起买单。而这些层出不穷的“金融乱象”可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监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胡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到,通过行为监管的方式来打击各种类似的金融乱象。既要我们从对于贷款公司的小贷公司的监管方面加强监管,同时要从工商管理,虚假广告宣传市场秩序等方面,采取一种综合执法的方式来抑制这种非法的这种贷款乱象的出现。(央视记者 张艺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