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08·社会学】郑杭生丨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

【2018008·社会学】郑杭生丨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

          社会学家 郑杭生教授         

来源丨百度图片

【2018008·社会学】郑杭生丨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

作者简介】郑杭生,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在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中,费先生在肯定“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科学”的大前提下指出:社会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由科学性决定的“工具性”,“社会学的人文性,决定了社会学应该投放一定的精力,研究一些关于‘人’、‘群体’、‘社会’、‘文化’、‘历史’等基本问题,为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认识基础。”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2010(02):1-5.

今年(2010年)是费孝通先生和林耀华先生诞辰100周年。两位先辈对中国社会学和中国人类学都做出了各自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回顾和隆重纪念。现在,不少纪念活动,如学术座谈会、系列学术讲座、有关著作的发行等已经开始,此后会陆续达到纪念的高潮。我已经接到好几个邀请。可以预期,通过一系列纪念活动,两位先辈的学术贡献、学术理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学在国内外新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并对世界社会学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月12日,我参加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这就是社会学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承主持人包智明教授的好意邀请,我为这个讲座开个头。对此,我既感到很荣幸,又感到责任很重大。经过考虑,结合国内外的学术情况,我确定了这样一个题目——“当代中国社会学近十年的几个热点问题”,主要涉及这样四个方面,它们都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一、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献再认识;二、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三、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探索;四、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学自由主义再审视。我写出了文章初稿,将陆续发表,这里整理出来的是第一个方面。

关于费先生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我在2006年发表的《对中国社会学的巨大贡献——纪念费孝通先生从事学术研究70周年》一文[①]中,概括为三个方面,这就是:第一,他对中国早期社会学所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成绩卓著的社会学中国化上;第二,他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所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无人可以替代的历史作用上;第三,他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做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振聋发聩的对社会学性质的新思考上。这里所说的“再认识”,是指我们对费先生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他后期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做的贡献,认识得还不充分、不到位、不深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这也包括我本人在内。我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已经认识得很够了,而是想表明愿意和大家共勉,一起进行再认识。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想着重指出下面三点:

第一,社会学是科学性和人文性之综合的提倡

费孝通先生在逝世前几年正式提出的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②],是他继提出“差序格局”论、小城镇理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论等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社会人类学理论之后,提出的另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理论。

在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中,费老在肯定“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科学”的大前提下指出:社会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由科学性决定的“工具性”,“社会学的人文性,决定了社会学应该投放一定的精力,研究一些关于‘人’、‘群体’、‘社会’、‘文化’、‘历史’等基本问题,为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认识基础。”

关于社会学传统界限扩展论的重大意义,我曾着重指出过两点:

首先,它可以看作是费老为回应世界社会学反思、重建的潮流,做出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贡献。费老的这种思考,实际上是在提倡、在引导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观点来看待和处理过去截然对立的东西,其中,科学主义型社会学和人文主义型社会学截然对立、互相不容,争来斗去,就是其中突出的、基本的一种。费老肯定“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科学”,实际上是把这种僵化的对立融化了。保持“科学”与“人文”适当的平衡,相互借鉴,对一个国家社会学的繁荣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世界社会学中心从美国向欧洲转移回归的趋势,归根结底是与美国社会学科学与人文失衡、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失衡有关。美国社会学多年来出不了大社会学家,不像欧洲那样大社会学家群星灿烂,基本原因之一是美国社会学界的主流坚持一种比较偏执的认识,即社会学似乎仅仅是“科学”的,从而这样那样地忽视社会学的人文性。美国社会学过分“实证”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我看来,我国不少社会学者,也在很大程度上重走着美国社会学这种过分“实证”而忽视人文的路径。这样做的恶果会越来越突出。费老看到了这个问题,及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再不能充耳不闻了。

其次,费老的观点,在把社会学当作经验科学,以某种新面目出现的实证社会学实际上占主流地位的中国社会学界,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些人不了解,过去费老针对当时的情况强调科学性和实证风格,是有时代的理由的,现在又针对新的情况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更是有的放矢的。因此,把费老误解为仅仅是科学主义的,实证风格的,是很片面的。费老提出的观点正在迫使这些人进行重新思考。随着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费老的观点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现在,费老提出社会学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综合的观点,已经快接近十年了。在费老诞生100周年之时,最好的纪念是认真贯彻他的高瞻远瞩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第二,中国气派文化文明观的提出

我们都知道费老在《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等文章中说过的著名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都觉得这四句话说得简练,说得漂亮,对得工整,但是,我们不见得都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我看来,这四句话,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有中国气派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切实可行的文化文明观,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处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地扩展推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影响扩大,显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说这一文化文明观有中国气派,是指它表达了与西方不同的文化文明观念。西方的理念,更强调的是文明的冲突和斗争,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势不两立,有你无我,说到底是要防止其他文明的兴起发达,维持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文明的霸权地位,避免其他文化文明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2008年底去世的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就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该书主要探讨由文明冲突引发的世界性的文明认同危机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此书可以看作较为集中地表述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文明观。

费老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则贯穿了和谐和对话、双赢和互利。这里,“各美其美”,是不同的文化文明,都要各自尊重、珍爱自己的优秀、精华之处,既不能自暴自弃,也不能自我膨胀;“美人之美”,是要看到、借鉴其他文化文明的优秀、精华之处,既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拒之门外;“美美与共”,是不同文化文明在清楚相互差别的基础上,即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赢互利,从而达到文化文明的认同,并经由文化文明的认同,最后达到“天下大同”这种世界性的认同。用费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条件。”(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其次,说这一文化文明观符合时代精神,是指它体现了一种与现时代的主要特征契合的新型文化文明观。就我国来看,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中国自走向现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以旧式现代性为基础的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趋于瓦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中也包括个人对文化的相互依赖,国内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从世界范围看,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多极化和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强弱悬殊、支配屈从不是社会生活过程的主导机制,相反,协商对话、平等互惠、强弱双赢才是现时代的主要特征。”[③]这也同样适用于文化和文明。费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和理念,正是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强弱悬殊、支配屈从、唯我独尊、强加于人的文化文明霸权主义观念,也即旧式文化文明观,而提倡相互尊重、协商对话、平等互惠、强弱双赢的新型文化文明观,从而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和价值。应当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表达的新型文化文明观,是费老的“文化自觉”的重要方面。

再次,说它切实可行,是指费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方法,是入情入理的,具有很强的可接受性,不同文化文明的人们都可以心悦诚服地接纳。它与那种以势压人、以强凌弱、蛮不讲理的压服,很不一样。在压服下,只能是无可奈何的、被迫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因而是不能持久的。可以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和方法,作为一种正确解决、处理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办法,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第三,文化自觉对理论自觉的启示

“文化自觉”是费先生在1997年正式提出的。此后费先生多次论述“文化自觉”,不断强调“文化自觉”。可以说,“文化自觉”是费老在生命最后差不多十年时间中所念念不忘的论题。在费老的多篇文章[④]中,有一段关于“文化自觉”总结性的、多次提到的话,特别值得好好领会: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费孝通《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在我看来,费老的这段论述,集中指出了探讨“文化自觉”不可或缺的五个主要方面,即“文化自觉”的内涵、它的使命、它的目标、它的艰巨性、它的重要性以及达到“文化自觉”的途径。这对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提供了多重启发,因为“理论自觉”同样也有自己的内涵、使命、目标、艰巨性、重要性以及达到的途径。正是在费老的启发下,我相应地对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作了五点说明[⑤]:第一,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指从事社会学教学研究的人对其所教学和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有“自知之明”,包括对自身理论和他人理论的反思。对自身的反思往往有助于理解中外不同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具有自己的双重使命,即一要努力创造有中国风格的理论,二要正确地对待其他各种理论,特别是外来的理论。第三,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同样也要达到两个目标,把握两个自主,即加强中国社会学在理论转型中的自主能力,并取得社会学学科为适应新情况而进行的理论选择、理论创造的自主地位。这两个自主所要求的自主性,对“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来说,都是具有根本性质的。第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不能不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艰巨过程,即从西方强势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理论中解放出来,正确定位自己,加强自主性的过程。如果没有自主性,只有边陲性,没有自己美的东西,只有别人美的东西,那就做不到“各美其美”,那就只剩下单纯的“美人之美”,为他人作嫁衣裳了。第五,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当前形势提出的急迫问题,也只有遵循“实证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达到,既不能看轻自己,抬高他人,也不能反过来,看高自己,看轻别人,特别不能只承认外国人的理论是理论,不认可中国人的理论也是理论。

可以说,没有费老对于“文化自觉”的论述,我们对“理论自觉”的探讨也不可能这样系统。当然,“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相比,除了上述一般性,还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理论是文化的系统化形态,是对文化现象的提炼、概括,“理论自觉”不能没有自己的特殊内容、特殊表现和特殊要求。我们尝试着做了这一工作,但是即使在我们着重说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特殊性时,我们也没有忘记费老对我们的启示,因为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上面三点,并没有穷尽费老后期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拓展所做的贡献,它们只是我体会到的几个主要之点。但即使是这几点,也使我们这样年纪的后辈受益不浅。我更希望比我们这一代年轻、更年经的后学,不断对费老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的贡献,进行再认识,以便温故知新,常学常新。



[①]该文发表在《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②]这一理论集中表达在费孝通先生的《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一文中,该文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16.

[③]郑杭生,杨敏.社会互构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

[④]如《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等。

[⑤]详见郑杭生.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9,(5).该文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全文转载。

文献引用格式】郑杭生.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献的再认识[J].西北民族研究,2010(02):1-5.

人类学乾坤

主编:徐杰舜、彭兆荣、徐新建

执行主编:佛子

编辑:李菲、林敏霞、王华、小鹏

  ※  延伸阅读 ※  

 击 文章题目  即可  浏览全文

[1]【20173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一季目录

[2]【20176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二季目录

[3]【20179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三季目录

[4]【201712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四季目录

[5]【201715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五季目录

[6]【2017181】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第六季目录

[1]【【2017220】人类学乾坤丨2017年推文·总目录

[2]【2018001·人类学】李亦园丨来自南疆的人类学呼唤

[3]【2018002·教育人类学】赵旭东丨家庭、教育与分离的技术——文化转型人类学的一种视角

[4]【2018003·旅游人类学】尚前浪,陈刚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推进共享发展理念路径探索

[5]【2018004·旅游人类学】孙九霞,杨莹丨项目制视角下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困境:方村社区旅游故事

[6]【2018005·旅游人类学】廖婧琳丨平等或从属:旅游参与与女性家庭权力——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7]【2018006·社会学】赵旭东丨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对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思考的再思考

[8]【2018007·社会学】费孝通丨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

[※]【2017150·学术资讯】2018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第一号通知

※  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人类学乾坤网:www.ca101.cn”,微信公众号:ca101cn ,微信公众号投稿信箱:ca101@qq.com。

您可向公众号:ca101cn,分别回复关键词:费孝通,岑家梧,李亦园,乔健,王明珂,徐杰舜、周大鸣,彭兆荣,徐新建,范可,张小军,王铭铭,景军,陈志明,滕星,麻国庆,赵旭东,关凯,孙九霞,刘珩,段颖,等,将收到这些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018008·社会学】郑杭生丨费孝通先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学所做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