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爱书有“礼”,《语文周报》又赠书啦!
有个成语叫“开卷有益”,
喜欢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
就是——你可能会中奖!
你读书,我埋单,
《语文周报》倾情回馈爱读书、爱学习的你!
快来看看今天赠的是什么书!
叶圣陶先生的经典著作《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
广大学生党和教师朋友必备案头书哦!
喜欢这本书的朋友,
请认真阅读参与赠阅活动的要求哦
看下面,仔细看,看三遍!
留言位置错了可就得不到大奖咯!
活动介绍:
1、关注“语文周报”微信公众号(ywzbgf)
2、在本文右下方留言区写留言评论。
3、根据留言获得
数量排名(
越多越靠前),按
排名取获奖者。
4、1月13日中午11点平台公布前10名中奖粉丝名单,获赠此书!
5、活动留言截止时间:2018年1月13日0点。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
还在等什么?
只须一条留言,再呼唤小伙伴们帮您举小手
《大师语文》您就能免费带走啦!
等不及赠送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购买哦!
寒假临近,学生们在期待着假期到来的欢乐之时,还面临着期末考试这个关卡。而语文考试中的作文,还是不少同学心中的难题:
如何克服写文章的畏难情绪?
如何正确领会出题老师的意图,写出高分作文?
有没有什么诀窍让我在短期内提升成绩?
别着急,小编整理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写作的观点和看法,今天重点介绍写作文之前的准备工作,希望对孩子们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拿起笔来之前
文 | 叶圣陶
◆ ◆ ◆
写文章这件事,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并不是游移不决说两面话,实情就是这样。
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以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准备功夫够了,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准备功夫一点儿也没有,或者有一点儿,可是太不到家了,拿起笔来样样都得从头做起,那当然很难了。
一 说说准备功夫
1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都依靠观察跟认识吗?人家说咱们的记叙文章写得好,又正确又周到。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观察跟认识好才写得好吗?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插图
2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准备功夫
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推广开来说,所有社会实践全都是写文章的准备功夫。为了写文章才有种种的社会实践,那当然是不通的说法。可是,没有社会实践,有什么可以写的呢?
3
还有一种准备功夫必得说一说,就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语言本来应该求正确,并非为了写文章才求正确,不为写文章就可以不正确。而语言跟文章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即使说成“二而一”,大概也不算夸张。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这样的看法不知大家可以同意吗?既然是这样,语言习惯正确了,写出来的文章必然错不到哪儿去;语言习惯不良,就凭那样的习惯来写文章,文章必然好不了。
什么叫作正确的语言习惯?可以这样说: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的规律(现实中有很多成年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不能很好地表达清楚,这跟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做到这个地步,语言习惯就差不离了。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
所谓不违背语言的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语言好比通货,通货不能各人发各人的,必须是大家公认的通货才有价值。以上这两层意思虽然分开说,实际上可是一贯的。
语言的规律不是什么深奥奇妙的东西,原来就是约定俗成的那些个说法,人人熟习,天天应用。一般人并不把什么语言的规律放在心上,他们只是随时运用语言,说出去人家听得明白,依据语言写文章,拿出去人家看得明白。 所谓语言的规律,他们不知不觉地熟习了。不过,不知不觉的熟 习不能保证一定可靠,有时候难免出错误。必须知其然又知其所 以然,把握住规律,才可以巩固那些可靠的,纠正那些错误的, 永远保持正确的语言习惯。学生要学语言规律的功课,就是这个道理。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插图
二 学一点语言的规律
现在来说说学一点语言的规律。该注点儿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语汇,二是语法。
1
语汇
人、手、吃、喝、轻、重、快、慢、虽然、但是、这样、那样……全都是语汇。语汇,在心里是意念的单位,在语言里是构成语句的单位。对于语汇,最要紧的自然是了解它的意义。
一个语汇的意义,孤立地了解不如从运用那个语汇的许多例句中去了解来得明确。
如果能取近似的语汇来作比较就更好。譬如“观察”跟“视察”,“效法”跟“效尤”,意义好像差不多;收集许多例句在手边,分别归拢来看,那就不但了解每一个语汇的意义,连各个语汇运用的限度也清楚了。
其次,应该清楚地了解两个语汇彼此能不能关联。这当然得就意义上看。由于意义的限制,某些语汇可以跟某些语汇关联,可是绝不能跟另外的某些语汇关联。譬如“苹果”可以 跟“吃”“采”“削”关联,可是跟“喝”“穿”“戴”无论如何联不起来,那是小孩也知道的。但是跟“目标”联得起来的语汇是“做到”还是“达到”,还是两个都成或者两个都不成,就连成人也不免踌躇。
对于那些专司连接的语汇,得个个咬实,绝不乱用。 提出假设,才来个“如果”。意义转折,才来个“可是”或者“然而”。准备说原因了,才来个“因为”。准备作结语了,才来个“所以”。还有,说“固然”,该怎样照应,说“不但”,该怎样配搭,诸如此类,都得明白。
2
语法
咱们说“吃饭”“喝水”,不能说“饭吃”“水喝”。 “吃饭”“喝水”合乎咱们语言的习惯;“我佩服你”“你相信他”主 分明,合乎咱们的本意:这就叫作合乎语法。
语法是语句构造的方法。那方法不是由谁规定的,也无非是个约定俗成。对于语法要注点儿意,先得养成剖析句子的习惯。说一句话,必然有个对象,或者说“我”,或者说“北京”,或者说“中华人民共和 国”,如果什么对象也没有,话也不用说了。对象以明白说出来的居多;有时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或者因为人家能够理会,就略去不说。无论说出来不说出来,要剖析,就必须认清楚说及的对象是什么。单说个对象还不成一句话,还必须对那个对象说些什么。
说些什么,那当然千差万别,可是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说那对象怎样,可以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作例子,“成立了”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怎样。又一类是说那对象是什么,可以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例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就是说“北京”是什么。
但是咱们说话并不老说这么简单的句子,咱们还要说些个繁复的句子。
繁复的句子里往往包含几个分句,除开轻重均等的以外,重点都在后头:这又是一个道理。像“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这句话,是三项均等的,无所谓轻重。像 “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如果我们不学习群众的语言,我们就不能领导群众。”这几句话的重点都在后头,说前头的,就为加强后头的分量。如果已经把重点说出,原来在前头的就不用说了。
《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插图
三 关于态度
写成一篇观察得好认识得好的文章,那根源还在于平时有好习惯,习惯好,才能够把文章的材料处理好。
平时想心思没条没理,牛头不对马嘴的,临到拿起笔来,即使十分审慎,订计划,写大纲,能保证写成论据完足推阐明确的文章吗?
平时对于语汇认不清它的确切意义,对于语法拿不稳它的正确结构,平时说话全是含糊其词,似是而非,临到拿起笔来,即使竭尽平生之力,还不是跟平时说话半斤八两吗?
所以,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
以上文字摘编自叶圣陶《大师语文:多说与少说》,
由于篇幅限制,编者对书中列举的大量实例作了删减,请购买原书对比查看。
一线语文特级教师推荐!紧跟教育部语文专家指导方针!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定 价:46.00元
上架建议:教育·课外阅读
华景时代
阅读连接世界
北京华景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片来自网络 / 本期编辑:Flowers | 阿景
想要立刻购买本书的朋友,点“阅读原文”吧!
感谢关注《语文周报》官微ywzbgf
责编:蓝风
涉及其他版权问题,
敬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19264816@qq.com
- 寒假这10本书一定要让孩子看,尤其是第6本!
- 三十年温情陪伴,《2018辽视春晚》用“家文化”再掀全民情感共鸣
- 老百姓普遍认为投资房产稳赚不亏, 导致全民买房热愈演愈烈
- 针对母猪不发情,维生素E到底管用吗?
- 双语阅读:这些常见的表情符号你都用错了!
- [双语阅读]成功人士在长假里都做些什么
- 2月14日公告汇总
- 春节到了,糖尿病:哪些水果不能吃?
- 如何阅读肢体语言
- 全民电商!麻阳冰糖橙迎高速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