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我是理科僧,高考语文139。以下是本人根据多次实验成效改进的做法,高中全程适用,特别适用于高三复习。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复习+考试。

打仗之前的必备物资:

  • 最新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x1

  • 素材大全x2(一本讲最新时事、一本对素材选择较别致新颖少见)

  • 初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书x1

  •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x1

  • 历次模拟考卷x1

  • 好,现在我们开始讲如何从120冲到140!

    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基础一:书写习惯

    1字

    如果你的字被老师说过很多次太潦草/不好看,请注意,贯穿在你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是练得一手工整干净的好字。为什么?高考阅卷时,每位老师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审查你的答案并给分。如果你的字难看,老师可能连你的陈述都没怎么看完,就会根据你的前几句话看是否踩到点,依此给你分数。

    所以,如果依此下来每个小题都这么被扣个0.5或1分,整个主观题区域集中下来,你的分数就会比同等水平但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低8分上下,就是因为你的字不如人家,你甘心吗?但是为什么不要求你练好字呢?因为你时间不够了(当然高一高二的嫩草们还是可以尝试专门找字帖练练),所以只能尽量写整齐,不乱画不跳上跳下。

    其次,养成写错字轻轻在字中间划一横(禁止划斜线,不工整得太明显),然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写下去。没错!不划斜线!因为只要下面写得对的话,老师跳着看那么快,是不会注意到这些写错字的细节,他们主要在乎他们看你这句话看得爽不爽!养成这个良好习惯,你会在语文高考中得到很多优势。

    2.陈述

    平时练习,多在主观题中有效使用12/(1)(2)/第一第二,一步步改善你的陈述。第一,试卷上列出你要说的关键词;第二,按逻辑/轻重/踩点成功概率理清顺序;第三,组织语言,套入专业术语;第四,按点工整写在答题卡上。如果这个平时没有很多时间刷题海,就挑最近1-2年的认真做3遍,以后即使不太熟练也能依记忆画瓢。

    基础二:背诵

    常见误区:1)背书不背名字和作者。2)老师给你的背书计划没有可操作性,但你依然照着她的要求背下去,导致你前面记得很牢,后面记得混乱。3)你的背书计划常被老师打乱,她突然告诉你哪天要检查哪里,过几天这样子的检查又不了了之,导致你有一些文章特别熟,有一些因为缺乏督促而不熟练。你被老师坑了。背书的是你,不是你老师。

    1 .总记

    先大概记得所有高考篇目,大部分不要求熟练。

    2.每日完善

    每天坚持把一篇不是很熟的长文记熟,累的话,就记一两段,其中穿插2-4首你最熟悉的古诗词。

    3.做标记

    背记最熟的古诗词时,一边背一边在脑海里写字,记不清字词的用铅笔在小甘上打圈,背完一两首就翻到目录处,在那首诗上打个小钩,背过每一首最熟悉的,近段时间就不要再浪费时间背了。如果最熟悉的都过了一遍,但不熟悉的还没有背完,那就把熟悉的再来一遍,也要记得打小钩。打过的钩不要擦去,这会增加你的成就感。

    4.熟练

    背记不熟的长文和古诗词时,语速要快,上下文衔接要感到完全没用脑子,达到顺嘴说出的程度。不要觉得背完全文就是背熟的意思,背熟的真正感觉是,你能边背它,边毫无压力地做其它事;退一步的程度,也是背它的时候不经大脑,像是嘴巴记住它一样。

    5.如何处理老师的背书进度

    老师毕竟是老师,你可以在TA面前做样子,但是绝对不要让TA干扰到你背书的进度。我当年在背书的时候,老师每次经过我的身旁,我都会及时改口在假装背TA要求的篇目。

    不过,如果老师要求背诵的篇目,正好是你不熟悉甚至不会背的,先跟着老师搞定吧。如果你的老师对背诵熟练度要求不高,那你就自己提高。背完了那一篇,记得在目录上打个小钩。

    6.提升

    按正常的进度下来,你可能半年就熟悉了所有要求必背的篇目,而且非常熟悉。此时,你的目录可能已经打了2-3遍钩了,这时,你可以开始强调默写,或者想想挖空填时怎么背。

    7.进阶

    如果你觉得不过瘾,就背背不要求必背的篇目吧,除了有胜人一等的快感,也许会有其他惊喜。

    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题型一:现代文阅读

    先讲几个原则:

    1)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2)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3)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

    4)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5)一篇文章看开头和结尾,一个段落看第一句和结尾句。

    1.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阅读社科类文章要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

    阅读说明文(说明文结构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

    (1)文章阅读策略

    ①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②边阅读边归纳,每读一段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基本结构就出来了。

    ③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

    ④阅读题目,找出选择题干所对应的区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

    ⑤比对过程中,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

    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答题陷阱。

    ⑥选择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具体做法:

    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

    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

    (2) 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答题提示:选项和原文的严格对应关系,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不在题干范围之内)选项的内容是原文中没有的,此三者是你选择正确答案的保证。

    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断句子正误,要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

    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偏概全的情况:

    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

    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颠倒因果:“因”与“果”错位;或“条件”与“结果”错位。

    强加因果:即两件事无因果关系,却强行说成有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有些选项中的内容信息原文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所以要仔细判断。

    答非所问:即选项回答的不是题干中的问题,或没有答全题干中问题的几层意思。

    注意: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

    (1)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

    (2)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3)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

    (4)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信息,如举例、描写等。

    要点归纳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找出推断的根据。选项的内容可能是原文中没有的,是根据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推断出来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2.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

    (1)作品特点

    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选文是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的评传。

    第四,语言或朴实自然,或形象生动,或幽默诙谐。

    (2)考查侧重点

    A.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B.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评价,阅读的启示

    C.对传记写作手法及价值的思考

    (3)阅读基本方法

    A.读事实:理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B.读人物: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C.读评价: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和基本事实间的关系。

    (4)答题技巧

    ①简答题尽量做到“以文解文”,答题时要紧扣文本,组织答案:

    A.扣题意(审题)

    B.重提取(题干对应的句段)

    C.分表里(去粗取精)

    D.重条理(分条作答)

    ②探究题要做到“内引外联”,展开论述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A“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

    B“外联”分析:

    联知识:文体知识、 分析鉴赏知识;

    联实际:现实情况、社会影响;

    联自身:生活体验、阅读感受;

    “外联”: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

    探究题答题基本思路

    ①观点句,②分析句:“内引”文本(信息、材料、观点),“外联”理由(视题目需要展开),结合题目具体分析,③ 总结句。

    3.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题型二: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作文应该算是高考语文里占分最大而又最容易提分的地方了。应试作文因为具有强大可变性,导致它的核心考查内容具有强大的不可变性,所以能使你的复习更有效率。

    因为,如果某东西表里都变的话,对于出题人/考生/阅卷官,都是一个强大的挑战,必将导致不同年份出卷做卷阅卷的不可借鉴,这会使得大多数勤奋备考的考生失去表现他们努力的一个指标,这是高考里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作文审题非常重要,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想要学会如何审作文题?请移步53。然后,在它的审作文题技巧页细读,用它的方法对着高考作文题进行揣摩。

    所以,在以下方面:议论散文、议论文、记叙文、抒情散文、小说、其他格式。这个举例的排名有分先后,在你不是对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别特别有自信心,同时资质又不是特别特别高,也不愿意花特别特别多时间去研究如何拿作文高分之前,就按照这个的排名先后,及早确定你的行文风格,建议前两项,不要听信语文老师的多尝试各种风格,浪费时间。

    我的分类主要是针对风格来说的,所以分类可能不是很标准,你们懂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好啦。

    先略说后几项。记叙文只在初中写过,高中尝试不多,所以在此不卖弄拙见了;抒情散文主要是看阅卷老师和你的审美匹配度高不高(开玩笑啦其实我也不懂),虽然我尝试的几篇分数都不低,但是觉得在考场上很拼脑力和情绪状态,所以还是不建议尝试;没敢尝试过小说;其他格式比如用药说明书,但是这个取巧程度的代价太大,风险高收益高,不建议高考考场使用。

    整体上,语文老师们也会比较推荐写议论文,文科僧写议论散文,理科僧写议论文。如果僧们知道如何写排比句等修辞题的大招后,一通百通,就都可以写议论抒情散文了。

    写议论文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横向、纵向。详讲横向。

    1.横向议论文

    初等模板:主题排比句+举例一、二、三+呼应主题排比句。

    1)主题排比句可以使用比喻、对仗、夸张、象征,三句为好,最好能跟下面举例有关(不是每个批作文的老师都会看中间的举例,所以开头至关重要;

    2)举例最好举一个大家熟悉的紧跟时代的人/事件,一个大家不熟悉的紧跟/不紧跟时代的人/事件,一个半边缘的教科书上的人/事件。用到的书依次是:最新素材大全,新颖素材大全,文言文翻译书。

    3)改变比喻对象,继续写排比句,而且要升华+正能量+更好的文采。

    中等模板:题记+主题排比句+举例一、二、三、四、五……+呼应主题排比句+一句升华/呼应题记。

    1)题记是个挺好用挺奇葩的东西,大家多翻翻53上的优秀作文就知道了,不过题记要么深刻,要么非常有文采,共同特征是:简洁。

    2)当你搞定古诗文背诵,或者文言文翻译书上古诗词的翻译后,主题排比句对古诗文的引用可以信手拈来了,逼格瞬间上涨。

    3)当你熟记/分类很多作文题材了,在三大段举例中,你可以将三个事件略写,放在第一段做正面举例,渲染出宏大的氛围;第二段就放一个详写的反面例子;第三段再来一个详写的正面例子。制造不平庸而波澜起伏的议论效果。

    4)这个同第二点。

    5)呼应题记可以用对仗,但是同样需要话语的简洁,含有满满正能量的升华最好来个感叹号,如果是个反问句也不错,找到你擅长的升华风格,这个很容易做到。

    高等模板:从头排比+议论+抒情+渲染氛围到尾。(俗称从头“矫情”到尾)

    可以去看看高考满分作文,那就是终极目标。抱歉的说一句,我只是中级程度,没有练到这个境界。但比较游刃有余的中级模板,外面再多些文采修饰和一手工整的字,也可以保证你怒刷到55分左右了,不要追求太高,到个54/55就够了,再往上练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拿这时间去刷文综理综呢,嗯哼。

    2.纵向议论文

    横向说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找几个人和他们的事件来包装。那么纵向就是对一个人的深度挖掘包装。各有难易,但考虑到高考作文中要求贴合时事的要求偶有出现,以及审题套题不到位的情况,我建议选择横向议论文。

    纵向的话,需要选学生中半边缘化的人物来挖掘。比如孟浩然、阮籍、狄更斯、但丁、聂鲁达、马奎斯、巴金、穆旦等。既要让老师知道有这么号人物,又要让老师知道你深入了解/研究过此人。

    纵向议论文对文采的要求程度更高,因为你描述一个人在许多事中做的抉择时,既不能与自己前面说的雷同,也不能与其他同学说的雷同,而且更需要你体现出自己的思想深度。

    想写好作文需要做到:字迹工整(练字),涂改痕迹不明显(字中轻划横线),头尾文采佳(比喻象征排比),具体不空洞(举例子并议论),感情丰沛(大量运用排比句)。

    TIPS:

    1)使用素材大全时需要注意到,不要所有事件都有印象而一件都不能叙述。你需要:记住5件时事既可以详细展开又可以略写的;记住5件新颖而偏僻的事,同样要做到详略都运用自如的程度;记住5件教科书上半边缘的人事,达到略写程度即可。

    2)如何写排比句?

    做排比句时,我自己有几个常备意象:田野、溪流、雨、月光、海洋、苍鹰、杜鹃。

    一些描述壮丽景观、一些象征性格、一些表现希望等,这我自己选出的几个意象可以反复用,在好多场景里用。

    写排比句不要临时想意象,不然很花时间,平时在做题就要有意识收集意象。收集常用的几个意象,达到以不变应万变效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文采。

    其他修辞题同理,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几个,都要提前、有意识的准备好,不打匆忙仗,把时间省下来去做主观题或者难题,这样的修辞题,只是你的基础法宝。

    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一、把握好语文考试的速度

    语文考试有几个误区,请自觉对号入座,获得相应疗法:

    1.做题太快

    排除你是又快又好的高手后,一般是由于你懒得去思考,很可能是你觉得自己即使思考,分数也不会提高,或者觉得语文这东西毫无逻辑,思考无用。

    对于前者,要么是你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要么同后者一样,是你思考的方式不对。如果是你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下次练习/考试,无论如何请想一些与前后文有关的思考(当然这在应试里不是很有用,但至少你要感受一下这过程哈)。

    语文的思考,除了特别有天赋,能够句句踩点的人;一般思考方式是体现在文句表达上。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即使思考了,觉得仍然成效不大。

    语文的思考模式,同化学物理一样,需要从看起来纷繁的表达中抽象出一套表达公式,然后根据前后条件,对细微地方进行删改,但总体的思考模式不变。

    解决方法就是用(公式)模板思考,记得把字写好。

    2.做题太慢

    如果是写字慢,那请自行提高吧!

    如果是读题做题慢,那最好训练出一套自己的做题顺序,前提是你距离高考的时间还有至少5个月,能够保证你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这条路。我基本属于这个类型,无论题目的难易,我一般都是差5-10分钟完成整套卷子。

    我自己的做题顺序是:古诗词填空→成语、病句题→排比句等题→文言文→诗词鉴赏→社科文章阅读→社科文章主观题→作文→古诗词填空检查→答题卡整体填涂情况检查。

    3.做题忽快忽慢

    这种情况貌似也有,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以前问过有这种情况的同学,也不能够解释得很清楚,据说和题目难度有关?有这种情况的孩纸,可以告诉一下我发生种状况的原因。也许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啦。

    二、考试时的自信心调整

    有的人天生(自我感觉)语文素养好,但不注重系统强化和反省,平时语文成绩可能忽高忽低,但总体还是高于全班的语文平均水平,但是以这样的状态去参加高考,只能是靠运气。高考虽然也看运气,但毕竟是靠实力的。所以直到高考成绩出来之前,都不能自我感觉太良好,以至失去斗志。

    非高考的场合,遇到感觉整体较难的试卷,有两种情况:

    1. 这套卷子太偏了

    这从一些细节是可以感觉到的,比如多选题的选项奇怪,古诗词填空超纲严重,文言文题奇葩,社科类文章正确选项隐藏得太深,根本不给人活路。

    OK,这套题你可以认真做,但是紧张的心情就放松下来吧,考得低并不代表什么,考得高也不代表你高考会考得好,甚至你如果一做这种题就考高分,危险!当然,偏题正题都能拿高分的考生除外。

    2.这套卷子贴近高考,而且难度的确大

    那么你也可以不用紧张了,大家感觉几乎都差不多,你只要在心态的稳定上胜过他们一些就好。此时较好的心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做到:

  • 模仿嚼口香糖动口腔的感觉,减少紧张程度,亲测有效。

  • 自我庆幸这不是高考,还有可以改正进步的机会。

  • 先看看做一做排比句这些题,尽量先做一下靠近作文的那几道主观题放松心态,然后用古诗词鉴赏减压(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死守做题顺序)。

  • 因为语文卷的难度提升,主要表现在客观题的干扰性增强上,而主观题一般变化不大。所以难度很大时,先搞定大部分主观题吧,等到思绪冷静了,再开始攻克客观题。

  • BUT,有的孩纸可能会问,既然在这种情况下,先建议做主观题,那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呢?

    原因是,主观题其实比较花时间,在客观题难度不高的情况下,建议先用较少的时间拿到该拿的客观分,然后留时间慢慢解决主观题,尽量答工整答多;而在客观题难度变高的情况下,因为无法保证能够拿到应有的客观分,索性能拿多少主观题的分就拿多少,最后再来解决纠结的客观题,这时候因为有主观题的底气在了,做客观题就不会很紧张,一般就会能够发挥得比别人(那些花大时间做了客观题又不能保证拿分,而主观题想要好好做时,却发现时间不够了,于是焦虑进一步增加)好一些,这个一些就是你在难题中战胜别人的法宝。

    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正确使用方式

    因为53普及率和好评率都蛮高,所以高考总复习推荐这一本。语文高考的复习资料只要这一本,再加上老师平日发的成语积累、历次模考试卷、作文资料书。

    使用53时,需要分辨:

  • 哪些是需要在考试前做,可以改善答题思维的?

  • 哪些是在考试中需要记住,属于做题技巧类的?

  • 哪些是考试后,跟考题对比分析后让你有所感悟的?

  • 1.考试前

    文言文和阅读题是必须要做的,成语解释看一看,就当看小说,觉得无聊可以自己编一个语境或者小说到处套,这个不必详讲。文言文的做题技巧会在考试环节中提到。

    2.考试中

    病句的几种表现形式的总结务必背记下来,考场上一个个套用,总会中招。刚开始可能不太熟悉,但之后会越来越顺手,麻麻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病句题对不了啦。

    3.考试后

    病句如果出错,请对照53;成语如果出错,请对照53,如果53上成语不全,你需要自己补上去,平时看成语题就当看小说,但考试后看成语,不仅要手动用红笔写上,还要把这题黏到53上。

    其实53还有很多科学使用方法,不同的适用于不同类型人群,但以上3点适用于大部分同学。

    二、如何正确使用初高中文言文翻译书?

    按我从前的观察,这本书基本只有在背书时、老师布置文言文课内作业时才会被偶尔使用,可惜。

    而这本书优点至少有以下几项:

    (1)有作者生平介绍,可以拿来搞作文素材;

    (2)有较详尽的解释,可以拿来提高文言文积累;

    (3)古诗词翻译水平不低,可以拿来丰富文采,特别可以用在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排比句里。

    重点说(2)的使用步骤,其余两者可以自己发掘,比较容易。

    1.自己想办法挑出一篇中上难度的文言文,然后全文翻译,不懂的字词句用铅笔画圈圈,一边画一边吐槽(提高兴趣),或者自问自答,想办法记住这个画圈圈的时刻,在脑海里留下印象。

    这样子是为了将来遇到类似字句时,能够通过情绪/问答,拉开记忆的抽屉,让自己可以回忆起来之后的解释是什么。如果你牢固记住了解释,那这个环节可以省去。

    2. 反复看、反复读弄错的地方。弄完整篇文章,圈圈不划去。

    3.两天后再来全文翻译一次,错的继续画,对的擦去。这次翻译注重培养句读能力,因为第一次可能不熟悉,第二次翻译速度会明显提升,这时候,你已经可以较快分辨出古代专用名词,所以这一边注重句读。

    4.隔几天后再来第三遍,同上。如此往复知道这篇文章不仅翻译上基本没有问题,就连句读的节奏也拿捏的很准。

    5.如此效仿,搞定难度更大的两篇。这三篇过后,你的上层建筑已经略稳固了,然后就可以回过头来,以淡定的心情,边看边翻译边吐槽完一些简单的古文了。

    声明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点击以下你感兴趣的标签

    立即阅读相关好文章

    中国教育丨学生练字丨教育秘诀

    孩子,妈妈希望丨和别人拼丨2018寒假时间

    学霸经验丨最牛小学生 | 德州足球学校

    每月1万招聘丨温馨提示丨重视学科

    做家务丨德州一中李智超丨沉迷游戏

    老师9条命丨班主任提醒 丨衡水中学警句

    高考改革丨考改信息丨孩子的礼物

    爸爸的检讨书 | 生二胎 | 德州学霸

    ......

    德州教育

    我们提供新鲜、实用、有价值的教育资讯

    关注微信|德州教育(dezhoujy)

    新浪微博|@德州日报教育网

    网站|edu.dezhoudaily.com

    特级教师提醒: “4×2”复习法, 能把你的语文推向140分!

    合作:微信dzxjy9098   QQ:648821480  电话:1855343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