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

特别声明:《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迈企网(www.maiqi-ld.com  5月6号上线):并购界第一微信公众号:maiqi-ld-com及maiqi-ld-com6;并购、股权买卖、定增信息速配平台。规则整合、精准对接、协作共赢 。

40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了一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实验。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棉花糖实验” 成为心理学界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当时研究人员告诉孩子:

“盘子里有一颗棉花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十五分钟后再吃,我会再奖励你一颗,你就可以吃到两颗,这个由你自己决定。”

说完,工作人员就出去了。

房间门关上后,三分之二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棉花糖吃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到了最后。

这个实验最吸引人的部分,是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和研究。

他们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棉花糖,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成绩更优异,有更清晰的人生规划,与朋友相处更融洽。

直到2010年,结果还是像之前一样令人惊讶,那些没吃棉花糖的孩子仍旧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而且获得了成功。

让小孩子在美味的棉花糖面前等待十五分钟,其痛苦程度堪比成年人的游戏瘾犯了却忍着不玩游戏,烟瘾犯了却忍着不抽烟一样。

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等待都是一项挑战。

而这些抵制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具备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则——自控力

1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

2

无法抵制诱惑,是我们诸多痛苦的来源之一。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做出一些眼下一时爽,却有着长期损害的事情。

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

于是一边挣扎,一边放弃,一边痛恨自己虚度光阴,一边握着手机或鼠标继续虚度光阴,到头来,生活过得一团糟。

我们就会发现越是缺乏自控力,越是活的不自在。

对于自控力,罗振宇在《逻辑思维》里有过这样一段精彩比喻:

我们都喜欢宠物,因为宠物可以给予即时反馈,比如小狗,你一逗它,它马上就能向你摇尾巴。

人性都是喜欢即时反馈的,我们爱玩游戏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如果将来要做大事呢,就必须要有自控力,能够忍得住,在不能马上看到具体成果的前提下,还能付出努力,坚持行动。

我们都需要用自我控制来结束内心的挣扎,间歇性的凌云壮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只会拖垮你。

我们需要更大的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是及时享乐给不了的。

在目标实现之前,或许你会心急,但请继续努力,耐心等待,生活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和奖励。

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

3

在刘墉老师的书中,记录了一段与梁实秋先生同桌用餐的故事。

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

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

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

最后端上来“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

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则笑说他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

“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梁实秋先生面对饭桌上的种种诱惑,只专注于他钟爱的“八宝饭”,心无旁骛。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只有找到自己真心热爱的事情,你才会甘心为之奋斗,才会展现出难得的自控。

把“配额”留给最爱,这才是自控力的关键。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常怀律己之心,并着眼到未来。

就像沃尔特·米歇尔所说的那样:“我思,故我可以自控”。

记得,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免责声明:《迈企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原文作者。如有出处一定注明来源。

斯坦福大学一颗棉花糖的试验,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