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我曾经在申请耶鲁大学时隐匿了自己的华裔身份,而我将为此终生悔恨。”

——Aaron Mak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文:美国留学妈妈圈

ID:USAmamaquan

Aaron Mak,一个非典型华裔的名字,但实打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裔青年,刚刚以政治学专业从耶鲁大学毕业,目前是媒体撰稿人。上面这句话就是他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写下的。

美国大学申请季告一段落,一些孩子已经得知了提前录取(Early Decision)的结果,而更多孩子则焦灼地等待着消息,到时必定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Aaron Mak作为这场战役曾经的获胜者,在2012年拿到了常春藤盟校耶鲁大学的入场券,可如今回忆起来,他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的却不是志得意满,而是反思、困惑和遗憾 。

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案件受理期间,华裔在最高法院前声援费雪,“不要再有种族配额”,“帮助那些可怜的学生,不管他们来自哪个种族”)

亚裔,尤其是华裔群体,尽管人口比例很低,但由于一贯秉持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理念,在学术和考试方面有着远超其他少数族裔的强势,而为了平衡校园中各种族的比例,大学势必就需要压下亚裔录取的人数。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Thomas Espenshade 和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显示,为了得到同一所学校的青睐,亚裔需要在SAT考试中比非裔多450分,比白人多140分。

因此,在基于种族敏感(race-sensitive)的录取政策之下,很多华裔孩子尽管已经很优秀了,依然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

我并不排斥平权法案,恰恰相反,我很清楚它在抵制系统性种族歧视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而且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校园对于其他学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身为华裔我很难摆脱这样的想法,如此不公的录取政策无异于是对我们过于优秀的“惩罚” 。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那么,为了被耶鲁大学录取我都做了些什么呢?

出于迎合录取委员会的考虑,我小心翼翼地修改和擦除我的华裔身份,在申请材料中尽可能地展示出“白人化”的一面,或者至少是“去亚裔化”的一面。除此之外,大学申请季对我来说也不仅仅是一时的困扰,在整个高中四年中,我脑中时刻都紧绷着一根弦,牢记舆论中的典型亚裔是什么样,然后尽可能地远离与之有关的一切。

  • 很幸运,我的姓是“Mak”(注:麦姓),并非如Wang和Zhang这类常见的华裔姓氏,也许一个经验不那么老道的录取官会认为我是苏格兰裔。

  • 我在种族和民族的信息栏处选择留下空白,而这是在亚裔申请者中很常见的伎俩。

  • 我把计划攻读的专业勾选为哲学,因为这肯定是绝大多数亚裔父母不会让孩子报考的领域。当然,我实际上并没有打算真地去读哲学。

  • 在研究生学位和职业规划上我也留下了空白。我的真实想法是攻读法律博士,然后成为一名律师,不过我觉得如果这样填写势必又让录取官产生我是典型亚裔的联想——局限在少数很有社会地位的职业上,比如医生和律师。

  • 在申请文书中,我也不提及任何与种族背景有关的信息。除了在申请加州大学时,我讲述了我那位移民一代祖父的故事,感情诚挚质朴,而这不过是因为我清楚加州大学系统在录取时并不会采用平权法案。

  • 我在高中期间从来不去参加未来医生协会,乒乓球俱乐部,机器人小组,或亚裔文化团之类的组织。

  • 我放弃了在华裔中极为泛滥的才艺钢琴,而更愿意花时间去写剧本和影评,参加那些不太华裔的活动。

  • 我高四时曾选修过一门汉语课,但是几周后就退出了。我对外的说辞是,学汉语太耗费精力我忙不过来,但实际原因是我不希望汉语作为外语出现在我的成绩单上,然后再成功引起录取官对我华裔身份的警觉。

  •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Aaron Mak与父母在耶鲁大学校园的合影)

    我不知道最终这些策略在我被耶鲁录取时起了多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策略我是不是就不会被耶鲁录取。 更遗憾的是,我将永远不可能知道这个答案。

    我查阅的申请材料中也没有给出丝毫的线索,唯一的记录是我在 “性格特质” 这一项上得了5分(满分9分),而我的一无所获大概源于耶鲁大学在2015年销毁了含有录取官评注的记录。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也许我是一个伪君子,一方面支持平权法案,另一方面又暗搓搓地在自己的申请中隐匿了华裔背景;或者我只不过是个软弱的人,只是过于担心大学在对亚裔学生录取时的不公平对待。

    于是,我想方设法寻找意见领袖,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我坚定想法,无论是哪一种想法。

    我先拜访了一家很有名的升学顾问公司,那里的负责人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会建议亚裔申请者尽量避开社会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比如不要再投入大量精力在小提琴、数学、围棋和计算机上。

    这是由于亚裔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就是令人乏味的高度雷同,相似的履历、相似的才艺、相似的课外活动、相似的兴趣爱好,而当录取官看到一个又一个亚裔申请者擅长拉小提琴或者弹钢琴时,唯一的感受就是面貌模糊,唯一的反应就是打个大大的哈欠了。

    可是,难道那些一窝蜂玩曲棍球的白人学生就不会让人感到雷同的乏味吗?

    可是,那些真正热爱钢琴或小提琴,或者确实在医学和计算机方面颇有天赋的亚裔,该怎么办?

    仅仅因为这些才艺和天赋太亚裔,我们就 从申请的最初失去了竞争的资格吗?

    接下来,我又去探访了与我同是华裔出身的大学生Michael Wang。

    他目前就读于麻州的威廉姆斯学院,尽管这也是一所相当优秀的大学,可Michael Wang当初的目标毕竟是藤校。他确实也有资格去设立这样的目标:

  • ACT考试获得36分的完美成绩

  • 选修了13门AP课程

  • 以第二的身份从1000多名学生的高中毕业

  • 在全国性的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

  • 在加州的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

  • 在全国辩论巡回赛中进入了决赛

  • 在奥巴马2009年就职演说的合唱表演中放歌。

  • 你可能猜到了,下面我要说但是了,但是如此优秀的Michael Wang申请七所藤校却几乎全军覆没 ,仅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了他,而他认为这种结果正是录取政策歧视亚裔的产物。

    同样作为华裔,Michael Wang与我的区别仅在于他并没有隐藏自己的华裔身份。他在申请材料中写下了对数学和钢琴的爱好,他在“种族和民族”一栏勾选了“亚裔”,他在 阐述自己选择政治学专业的动机时提到了二战期间的中国抗日战争。

    时至今日,现在的我已经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面前有着无数前途似锦的机会,可是我却将永远无法摆脱这样的念头:

    “我是一个华裔的叛徒。”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长按添加小侃,即可轻松获取

    留学必备

    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数字,查看留学必备工具

    【7】院校库【8】专业库

    【9】案例库【10】排名库

    【11】大咖分享 【12】留学实力测试

    侃说留学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添加百小侃微信号,陪伴你的留学成长。

  • 美国百小侃微信:bailitopUS-1

  • 加国百小侃微信:bailitopCA

  • 英国百小侃微信:bailitopUK

  • 日本百小侃微信:bailitopJP

  • 为了被耶鲁录取,我刻意“去亚裔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