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 实际检查中,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小区与小区之间开展不够平衡,居民与居民之间自觉性还有差距,居民的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还需要提高;
▲ 社区“主战场”之中,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关口,妇联组织通过活动引领、评先评优、服务支持等凝聚家庭意识、发挥家庭作用,对垃圾分类至关重要;
▲ 唯有持续加大执法曝光力度,紧紧围绕社会动员发动,全面推进执法检查工作,才能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响应、全落实、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家庭厨余分出数量大幅提升、执法检查力度持续提升、其他垃圾清运量明显下降、问题率不同程度下降……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三个月间,“六升两降”八项成效显著。但相关部门在检查中也发现,仍然有个别餐馆、酒店、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存在问题较为突出。
个别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还未完全履责到位、主体责任落实有待加强、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一个个待解难题也意味着,垃圾分类仍需“向前一步”。
垃圾分类要“有效更长效”
“累计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8.86万家,发现问题1.39万家;立案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6990起;对个人违法行为查处3323起……”
说到北京市三个月以来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情况,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喜欢用数字说话。
在8月3日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温天武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采访人员,三个月以来,城管执法部门重点对宾馆、饭店、餐饮、商场、超市、工地、小区物业等重点行业和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查处运输企业混装混运等突出违法行为,堵住生活垃圾运输环节漏洞。
6月11日,通州区梨园街道执法队在通州区东方华业玫瑰小区C区西侧检查时,发现某清洁服务公司存在收集、运输单位将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的行为。经立案调查,该公司被梨园街道执法队予以行政处罚。
敢于“亮剑”,让执法检查更有效。而更为长效的习惯观念和责任理念,也亟待在社区和市民中树立和培育。
在北京市,一场由妇联组织开展的垃圾分类“家”行动正在接续开展。
“《条例》实施后,北京市妇联第一时间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全方位做好宣传普及,通过展览展示、宣传咨询、科普游戏、抖音直播、线上‘有奖答题’、趣味比赛等多种形式,倡导妇女和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北京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红伟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赵红伟介绍,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有的与“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的开展“垃圾分类星级示范户”创建活动,动员家庭争当“五星户”,有的立足社区开展系列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做足‘家’字文章,探索将‘最美家庭’活动纳入基层治理一体部署。”
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需“破难”
垃圾分类,社区是“主战场”。
在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看来,垃圾分类它是一个小事,也是举手之劳、手到擒来的事;它是一个难事,需要大家天天做,最后养成习惯;它是一个大事,与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基层治理、小区环境、疫情防控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有关系。
赵济贵告诉采访人员,《条例》实施以来,市民政局通过发出信和倡议、发放宣传资料、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修改居民公约等多举措,社区居民知晓率明显提升,参与度大大增强,正确投放逐渐增多。
稿源:(中国经济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51351442020.html
标题:管理条例|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个月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