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中青评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



按关键词阅读:

" 独来独往 " 从来不是逃避现实、漠视问题的可行方案 。
【中青评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8 月 1 日,格尔木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在青海失联的女大学生黄某某遗骸被找到 。 而截至 8 月 3 日,南京应届毕业女大学生李某某在云南边境失联已有 24 天,目前刑警仍在调查处置,其结果牵动着公众的心 。
中青评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

近几年,年轻人 " 失联 "" 被困 " 事件频现报端,而事件往往以悲剧结尾,使人遗憾不已 。 有人认为,类似悲剧的发生,和当事人 " 独来独往 "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 独来独往 " 无疑有潜在弊端 。 旅途中缺少对外联络,缺少同行伴侣,在风险或意外降临时孤立无援 。 然而,这并未阻碍年轻人旅途的 " 独来独往 ",依然有人前赴后继、乐此不疲 。 年轻人为什么如此偏爱 " 独来独往 " 呢?
有时," 独来独往 " 是场排他性的逃离 。 年轻人浑身 " 长 " 满明天的愿望,有不满足现状的澎湃激情 。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 。 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 。 " 一个人,一个包,赶赴一场远行,试图逃离生活的疲倦,撇下精神的包袱 。
" 独来独往 " 也是一种短暂搁置当下生活的调适 。 在《一个人的朝圣路》里,主人公哈罗德虽然年老,却独自踏上旅途 。 他磨坏了鞋子,时常无法洗澡," 报警 " 的身体尽显岁月留下的松弛疲态,但独行中的自我对话,却达成了对个人现实命运的 " 和解 " 。 " 独来独往 " 让年轻人紧绷的神经 " 松口气 ",也让个人从周遭生活临时 " 解脱 ",放慢时间的频率,重新审视生活 。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逃离的便是眼下的逼仄 。
" 独来独往 " 也反映一种社会心态,是年轻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它不是与社会 " 老死不相往来 " 的离群索居,而是对庸常的反抗,对生活冗余的剔除,是基于主观兴趣爱好而筛选过滤社会关系 。 " 独来独往 " 是精挑细选的日常社交,是屏蔽噪音、心无旁骛的瑀瑀独行 。 许多年轻人 " 独来独往 ",都饱含对生命的热切期许 。
正是如此," 独来独往 " 充满迷人色彩 。 但是," 独来独往 " 从来不是逃避现实、漠视问题的可行方案 。 近年来一些让人感到遗憾的失联事件,均发生在人迹罕至之地,而当事人之所以不告而辞,独身远行,最终脱离公共视线,引发悲剧,也多有他们失意琐碎的生活背景 。
" 独来独往 " 能够疏放心灵,但现实不会因逃避而改变,问题不会因无视而解决 。 心灵与生活的最终和解,离不开自我内心的强大,离不开和外在他者的和谐相处 。 因为,成全自己需要他人存在,而认识自我,也离不开外在参照 。 只有这样,才能不惑于 " 独来独往 " 的迷障,才能走出 " 独来独往 " 的偏激、狭隘,走向生命的厚重宽阔 。
【中青评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背起行囊说走就走,当然是独立与成长的标志 。 但一个人真正成熟的开始,既要遥望旅途中的风景,也要规避路线中的风险 。 人迹罕至之地常常危机四伏,遭遇怎样的现实心灵危机,都不是将自己置于险境的理由 。 无论如何,每个人的生命都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
撰文 / 白毅鹏


    稿源:(中青评论)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413294H020.html

    标题:中青评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独来独往”


    上一篇:无视|严惩!骑手故意阻挡救护车 无视劝告还淡定点烟

    下一篇:检察日报|亲密关系之间命案占比上升 这些人有更高犯罪风险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