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芜湖市三山区一线防汛战场上,除了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顶着半边天”的巾帼志愿者、日夜坚守的社区工作人员,其实更不开这支身着迷彩服的特殊队伍的强力支援,他们就是时刻待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三山区民兵防汛应急分队。
“橄榄绿分队”:时刻待命冲锋第一线
“7月上旬,按照省军分区、省防指的命令和要求,三山区人武部紧急召集区民兵应急连和各镇街的民兵应急排,进驻训练基地集中备勤待命。”据三山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长唐升平介绍,其中组建了一支96人民兵应急分队,并配备了 2艘冲锋舟,投入到长江、漳河沿线圩堤等60多公里及延伸段的清障及突发险情的应急抢险保障、群众转移搜救等任务。
其实,无论是在2016年的防汛抗洪,还是在前不久参与的联合圩群众转移救援,甚至是投入7月22日长江干堤新埂段出现多处管涌的险情处置!民兵应急分队队员的身影,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甚至有的抵达时间,比前一线抢险部队、消防官兵还要早。
虽然连续“作战”的任务很辛苦,但一想到是为全区人民的安危在作战,他们个个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有时候下雨时靴子里面全是雨水,扛沙袋衣服上全是泥沙黏糊糊,天晴时在太阳下暴晒,夜晚守堤时,时常遭遇蚊宠叮咬蛰伤……虽然条件艰苦,却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后悔抱怨。
“这些正说明了我们这支民兵队伍,是一支可以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机动保障力量。”据唐升平介绍,这支队伍的构成有退伍大学生、应征青年、退役士兵、镇街先进分子等。由于他们绝大多数是本地人,面对着小家可能面临险情,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用强有力的组织力、战斗力,全力保障江河圩堤,守护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退伍大学生:用“磨砺”彰显军人本色
今年23岁的江繁,别看他个头不高,如果不是他进行自我介绍,很难想象这是一名有着2年军旅生涯的大学生。2016年,带着想约束自我的想法,原本在常州某高校化工专业学习的他,暂缓了既定的学业计划,转而回到家乡高安街道,报名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直至2018年光荣退伍。今年要不是受到疫情影响,他还会回到原校恢复正常学业。
虽然在部队服役期间,江繁没有执行过江河防汛抢险任务,但是跟随过部队前往福建等地区,投入当地一线台风应急抢险等任务,这让其回乡参与长江、漳河防汛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信心。所以,当得知三山区启动防汛任务后,他当即加入到民兵组织中。
“其实,清障、抢险等作业,在常人看来比较艰巨,但对于我们这些曾接受过部队锻炼的人来说,这点任务量其实不算什么!”江繁说,连续多日的清障任务,自然要耗费一些体力,但困扰大家的还是蚊虫、蛇类等侵袭。我们即使再辛苦也没问题,只要能守好防线,实现最终的防汛胜利,这才是大家的愿望。
后备村干部:防汛“新兵”的历练转变
早上6:30,砍伐树木、清理树枝、打桩固堤等工作,一直坚持到晚上九、十点钟下堤,从不喊苦喊累……来自保定街道渡口村的后备干部、村志愿者姜庆敏,此前曾是一名武警消防战士。虽然说是一名33岁的“老兵”,但对于防汛这项任务,可以说一名“新兵”,用他的话说,“这是第一次参加防汛,刚开始时,心里还有些忐忑和慌张,因为毕竟不同于以往服役时的各种应急保障。”
作为首批集结上堤的民兵之一,姜庆敏在提前布置好村里的工作后,就与其他队员们一起,承担起守护家园的重任。尽管没有相关经验,面对杂树丛生、荆棘藤蔓的清障任务,他起初显得手忙脚乱,有时稍不注意还会被植物上的尖刺划伤。随着时间推移,他在其他有着防汛经验的队员们的帮助下,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面对长江干堤新埂段出现的突发险情,也能在抢险处置中,与大家一起做到争分夺秒、从容不迫。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31319292020.html
标题:聚之为兵|芜湖三山区民兵防汛应急分队:散之为民,聚之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