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歇歇气加加油
东北黑土地“保卫战”
采访人员李凤双、王建、程子龙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 。 ”人们曾这样形容肥沃的黑土地 。
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 去年,仅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粮食产量就达2762亿斤,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强 。
然而,由于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土地肥力长期透支,加之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给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
为了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 。 东北一些地方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轮作休耕、治理水土流失等多项黑土地保护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为黑土地“加油”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黑土地保护取得一定成效,农民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完全由农民投钱则不情愿,东北轮作试点也将退出,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地方财政负担重 。 保护黑土地,既要抓好突出问题治理,又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采取有力治标措施,又要探索长远治本之策,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保护黑土地的合力 。
当年攥出“油”的黑土遭透支
东北黑土区耕地的黑土层目前平均厚度只有30厘米左右,比开垦之初减少了约40厘米,部分坡耕地已变成肥力较低的薄层黑土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 。 全球黑土区仅有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 。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仓 。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县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黑龙江省约1.56亿亩,占到56.1% 。
多年来,东北地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黑土地退化问题也随之而来 。
采访人员深入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访,一些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反映,黑土地在退化、流失,部分土壤有机质不断下降 。 黑龙江省北安市的一名种粮大户,曾当着采访人员的面拿起铁锹,挖了不到一锹头深,便露出了黄土 。 “东北黑土层每年都在退化,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60至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20至30厘米 。 ”
北安这名种粮大户遇到的情况,在东北并非个案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观测发现,东北黑土带的退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黑土从坡上流到坡下,土壤移动了,造成坡耕地质量下降;另一种方式是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下降 。
黑土地变“瘦”了 。 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于它覆盖着一层黑色的腐殖质,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 。 老百姓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 。 但过去多年的重用轻养导致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 。
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耕地面积2846万亩 。 2015年,绥化市开展的耕地地力评价数据显示,与1982年相比,绥化市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4.3%下降到3%,降幅达30% 。
2017年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等6部门制定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指出,据监测,近60年来,东北黑土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区下降1/2,辽河平原多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已降到20g/kg以下 。
老百姓形象地说,现在的黑土地越来越“馋”,化肥越上越多,黑土地越来越硬 。
稿源:(新华每日电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31313602020.html
标题:新华每日电讯|当年攥出“油”的东北黑土遭透支 让它歇歇气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