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互花米草治|治理互花米草 闽江口湿地生态逐渐恢复



按关键词阅读:

福州新闻网8月2日讯(福州日报采访人员 余少林)2日,采访人员走进闽江河口国际湿地公园,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候鸟不时从芦苇丛中腾空而起。“通过对互花米草治理,湿地生态逐渐恢复。”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利用非候鸟迁飞季节快速推进互花米草治理,累计除治面积达1810亩,完成2018年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下达的除治任务。此外,管理处已种植红树林、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等乡土植被800亩,剩余75亩种植任务于本月内完成。
互花米草治|治理互花米草 闽江口湿地生态逐渐恢复
文章图片
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后,闽江湿地放眼望去郁郁葱葱。通讯员 陈铭清 摄
互花米草入侵 生态遭破坏
据介绍,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我国从1979年开始引入互花米草,并在1983年到1986年进行了大范围推广。以此为起点,互花米草在“南起广西北至辽宁”的海岸线上开始了长达40年的疯狂扩张,造成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2004年,互花米草开始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出现并逐渐蔓延,入侵之初为零星分布,后发展为块状,最终连成大片。
2008年,互花米草开始在闽江河口湿地疯长,出现在保护区实验区及湿地公园天然保育区,并开始入侵到缓冲区、核心区鳝鱼滩中游部分区域,水鸟的活动区域明显缩小,对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破坏。区内互花米草入侵面积最高时达3000多亩。
面对互花米草这个入侵物种,湿地保护区积极应对,想方设法治理。从2008年开始,湿地保护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寻求有效去除互花米草的治理手段。
“‘割除’‘围堰水淹法’‘生物替代法’‘块状人工翻除’等方法都曾实验过,可惜由于互花米草根系蔓延及草籽传播的繁殖特征,年年治理,年年复生,治理效率低下,资金不足也影响了治理推进速度。”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攻克困难 生态得到初步恢复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2018年福建省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管委会以此为契机,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刘兴土院士等有关专家就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问题进行座谈。专家们展开热烈探讨,结合闽江河口多年研究实践经验,形成最终意见,制定了最适合闽江河口湿地情况的互花米草除治方案。
上述负责人介绍,除治方案是在保护区互花米草连片入侵区域,采用特制旋耕机“刈割+旋耕”的物理方法除治;零星块状区域采用人工挖除方式治理互花米草。在治理后的区域,保留部分光滩供水禽觅食栖息,剩余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种植红树林、芦苇、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等,丰富植物多样性,并进行长效防治。
2018年湿地保护区在疫源疫病监测点附近区域采用“刈割+旋耕”方法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并实施植被恢复,种植秋茄。经过除治和植被恢复,治理区域内的害草基本消除,秋茄、短叶茳芏、芦苇等本土植物长势良好,治理区域生态初步得到恢复。
“这里将成为候鸟新的聚集地和觅食地,涨潮时小天鹅、鸿雁、斑嘴鸭等雁鸭类水鸟在此休憩,退潮位时也吸引了众多燕鸥、鸻鹬类等水鸟在此觅食。游客也能通过滩涂栈道上的观鸟屋更加近距离观赏湿地水。”上述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管委会将持续治理互花米草,加快恢复湿地生态。
【来源:福州新闻网】
【 互花米草治|治理互花米草 闽江口湿地生态逐渐恢复】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稿源:(湘湘爱旅行)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P31310192020.html

标题:互花米草治|治理互花米草 闽江口湿地生态逐渐恢复


上一篇:曝光不文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讲文明| 活动

下一篇:结束|广东省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维持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