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国家发改委官网。
“绝对不能出现足球场大门紧闭、‘养草皮’‘足球场禁止踢球’的现象,确保社会足球场实现高效利用。”
据新京报消息,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组织召开视频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社会足球场地建设的成效、经验和不足,部署下一步工作。会上提出,各地要对已建成的社会足球场充分利用,建立对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做到运营机制灵活、存量球场用足。
会议对社会足球场开放提出明确要求,让广大球迷备感欣慰。长期以来,“足球场禁止踢球”的现象并不少见。7月中旬,西安红旗体育场“禁止踢球”事件还曾在网上引发热议。在足球名城西安,出现“禁止进入球场踢球”的规定,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好在,之后该球场决定实行定时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9时至12时,下午2时至晚8时——这样的纠错是必须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校园球场本可以作为社会球场的有力补充,实际上,一些校园球场是向社会开放的。或者说,某种意义上,这些场所本身就带有社会球场的属性。但也有不少校园球场“与世隔绝”,甚至出现过对自己的学生也“说不”的情况——2019年5月曾有消息,某学校发出通知:为了维护球场草坪,禁止踢球。甚至,球场的球门都被当废铁卖了。
在职业足球的热闹背后,社会足球的窘迫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管理部门关注到类似现象,作出硬性要求,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急迫。
足球场资源在很多城市都属于稀缺资源,尤其是足球欠发达地区,球场占比更是小而又小。我所在的南京,社会足球场看上去已经不少了,可搁不住踢球的人多。我和一帮足球爱好者每次踢球前订场地,都是一份辛苦活和技术活,因为好的时段抢手,场地更抢手。
人多场地少,是现实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现成的足球场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那广大足球爱好者就更没处踢球了。
在专业比赛球场之外,社会球场的数量及使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很多足球发达国家,业余足球运动也发达,社会球场普及率较高。
曾有媒体以“俯瞰东京,遍布足球场”为题做过报道。东京市区不包括中小学校在内,分布在公共区域、对公众开放、可以进行比赛的足球场地群就多达113处,每处包含数片标准场地。
社会球场不仅承载着足球爱好者们的足球激情,还可以安放足球少年们的足球梦想。作为足球欠发达国家,无论是为了普及足球运动、培养足球人才,还是推动全民健身,都得多建、善用社会球场。但现实中,先别说广建球场受到房价等条件制约,就连把建成的球场妥善利用,有时都成问题。
相对而言,在一些商业性质的社会球场,这样的“管理任性”要少一些。这类球场追求的是“上座率”和利润,自然希望大开大门,除非他们不在乎赔钱。但非商业性质的社会球场就不同了,即如西安红旗球场,隶属于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因为此前出现过踢球伤人,就要“一刀切”地禁踢。
所以,社会球场“常打开”,最终还是要破除僵化的管理思维,多一些公共服务理念,少一些本位意识。此番,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注到球场闭门现象,并且作出硬性要求是好事,但还要设计好罚则。要让社会球场收敛起管理任性,全心全意为踢球者服务,还得考虑将社会球场的运转正常化纳入考评机制,以此施加压力、增强动力,才能遏制散漫随意的管理手段。
球场常打开,足球才“有门”,这个道理,有些地方主管部门和球场运营方该懂。
稿源:(新京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I112M1H020.html
标题:杜绝|杜绝“足球场禁止踢球”:球场常打开,足球才“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