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环球时报|李登辉病亡 媒体:出卖民族利益终被钉上历史耻辱柱



按关键词阅读:

傻大方_原题为:李登辉病亡 , 鼓吹“台独”、出卖民族利益终究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据台媒报道 , 被称为“台独教父”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于7月30日晚病亡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 终年97岁 。 李登辉于1988年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国民党主席 , 在任内公然鼓吹“台独” , 抛出“两国论” , 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 他卸任后 , 仍致力于鼓吹“台独” 。 2017年 , 台湾天空传媒曾以“历史大审判!谁是台湾发展的历史罪人?”为题进行网络票选 , 结果李登辉、蔡英文高居前两位 。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曾表示 ,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出卖民族利益者绝无好下场 , 终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从岩里政男到“台独教父”
李登辉 , 祖籍福建永定 , 1923年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 , 曾在日据时期使用日本名字“岩里政男” 。 他长期受日式教育 , 曾在日本留学 , 并自愿进入日本陆军大阪第四师团当兵 。 由于受“皇民化”影响 , 李登辉长期自认为是日本人 。 李登辉曾说:“那时我和哥哥……一心怀抱着为国家挺身作战 , 光荣赴死的理想 。 ”1944年 , 李登辉的哥哥李登钦战死在马尼拉 , 后来以岩里武则这个名字进入靖国神社 。
1971年10月 , 李登辉加入国民党 , 投身政界 。 当时蒋经国为稳定岛内政局 , 开始培养“本省人” 。 李登辉刻意装作老实可靠 , 得到了蒋经国的信任 , 历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副总统”等职 。
蒋经国1988年病逝后 , 李登辉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 1996年当选台湾首个民选领导人 , 直到2000年卸任 。 李登辉主政期间主导6次“宪改” , 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 确立“总统直选” , 因此有所谓“台湾民主先生”的称号 。 与此同时 , 他在任内公然鼓吹“台独” , 1999年抛出“两国论” , 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 2000年“大选” , 李登辉用弃保策略导致民进党翻盘 , 使陈水扁当选 。 2001年李登辉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 此后他不甘寂寞 , 以“台独教父”自居 , 筹组“台联党”继续推动所谓“台独建国” 。
岛内各派反应不一
28日深夜李登辉传出病危的消息后 , 蔡英文和“副总统”赖清德等人都在29日前去探视 。 陈水扁据报也于29日探视李登辉 。 李登辉死后 , 台当局和“台独”势力如丧考妣 。 台“总统府”随即发表新闻稿称 , 蔡英文对此表达“最深哀悼与不舍” 。 民进党发表声明称 , 李登辉病亡是台湾的“重大损失” 。 岛内绿营的“时代力量”称 , 李登辉“对台湾民主的最重要贡献 , 莫过于力主总统直接民选” 。 不过岛内媒体人赵少康直言 , 将“总统”改成民选不见得就是民主 , 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 而且现在台湾选举是一塌糊涂 。 多家日本媒体也报道了李登辉病亡的消息 , 日本NHK的号外消息称 , “李登辉是知名的亲日人士” 。
尽管李登辉分裂国民党 , 被国民党开除党籍 , 但国民党30日的声明对他的评论仍十分暧昧 。 声明称 , 李登辉走完一生 , 台湾历史也翻过一页 , 其功过评断留待后人 。 新党30日晚呼吁志同道合者一起让使台湾深陷泥淖的“李登辉路线”随其离世一起终结 。 声明说 , 台湾自“解严”以来 , 重大“宪改”、教改和金融改革皆由李登辉主导 , 遗祸巨大 , 尤其错失两岸和谈最好时机 , 将台湾带上“去中国化”的不归路 , 至今仍是台湾跳不出的泥淖 。
【环球时报|李登辉病亡 媒体:出卖民族利益终被钉上历史耻辱柱】李登辉是一个少见的善于隐忍、欺骗的政治赌徒 , 他依靠、利用国民党 , 又分裂、腐化国民党 , 最后抛弃、打压国民党 。 而民进党则是用李登辉“奶水”养大的 。 他曾在1993年称 , 国民党这样的大党要有胸襟 , 给民进党一些奶水 , 让民进党能够长大 。 许信良担任民进党主席时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 差点付不出党工薪水和办公室租金 。 许信良亲自拜会李登辉 , 争取到政党补助金 , 这笔补助金成了当时维系民进党的主要命脉 。


稿源:(环球时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I112D062020.html

标题:环球时报|李登辉病亡 媒体:出卖民族利益终被钉上历史耻辱柱


上一篇:环球网|环球:李登辉把台湾推向了绝路 中国历史不会宽恕他

下一篇: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综合|21岁女大学生的这个决定,让全网狂赞!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