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中国知识产权报
推开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下称徐汇法院)501办公室的门,靠墙的三面柜子里满满地码放着卷宗,居中一张巨大的白色圆桌旁或坐或站着八九个年轻人,他们或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快速地敲打键盘,或一手拿着电话、另一手翻动着材料,或两三个人正小声地讨论着什么。
这些身处法院却没有穿制服的年轻人是谁?又在忙碌些什么?这还要从2018年的夏天说起。
集中管辖调整,知产案件大爆发
2018年7月,根据上海高院案件集中管辖调整的相关公告,徐汇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下称徐汇法院知产庭)集中管辖的范围扩大至6个区。同时应集中管辖范围的调整,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和黄浦区人民法院的原知识产权庭的主要人员也流转至徐汇法院。
管辖范围扩大了,人手也增加了,似乎照常收案结案就可以了,然而收案数据却明确地显示,近两年徐汇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闵行、黄浦两家法院都有部分知识产权庭的人员因工作安排等原因,没有全员来徐汇;另一方面,近两年新的电商平台涌现,因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及平台早期入驻商家良莠不齐等因素,导致系列纠纷层出不穷。“就拿今年来说,每个月新收的知识产权案件都在1000件以上,分到我们庭21个法官手上,真可谓忙得‘飞起’都顾不过来。”徐汇法院知产庭副庭长王贞有些无奈地说。
转眼进入了2019年,面对团队基本磨合完毕、但人案矛盾仍日益突出的困境,徐汇法院知产庭的领导坐不住了,他们向法院党组反映了这个问题。考虑到知识产权案件双方当事人矛盾相对缓和、调解成功率高的特点,徐汇法院党组决定召集知产庭和负责诉调对接工作的立案庭一起讨论。
立足经验新探索,引入驻院专业团队
事实上,作为上海法院首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一,徐汇法院很早就开始了对缓解人案矛盾、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探索。2018年前后,徐汇法院加快推进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工作,形成了以包括调解员、送达员、协执员和志愿者等在内的“八员一者”为主体的社会化诉讼辅助人员队伍。
许斌是徐汇法院立案庭庭长,也是“八员一者”模式的早期倡议者之一。在与知产庭的讨论会上,许斌向院党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知识产权调解领域也可以借鉴“八员一者”模式,引入知识产权专业调解员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减负。
经过法院党组的审慎考虑,2019年3月,徐汇法院依托特邀调解工作机制,首次引入知识产权调解专业人员。今年4月,徐汇法院借助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推进时机,进一步充实人员,将原有的调解队伍从1组2人扩充至5组10人,每组均由“1名调解员 1名调解助理”组成,规模化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初现雏形。
配套同步升级,向专业化、标准化进发
在人数增加的同时,知识产权调解团队的人员资质配置也向“豪华版”升级。调解员明确为持有律师资格证、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调解经验的律师,调解助理则要求拥有法律专业学历或学位、具备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这样的专业团队为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知识产权调解团队负责人王临宇介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在团队内部的流程设计上费了不少心思。借鉴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根据调解工作目标设计工作流程,并将人员能力匹配相应模块,各小组承担“流水线”上的不同职责。
在接到委托调解的知识产权案件后,收案专员先将案件基本信息等进行登记并录入调解团队专用的智调调解系统,然后分流给各组的调解助理,开展联系当事人、了解双方初步意向等工作。随后通过系统分析证据材料、当事人态度、纠纷类别等,对案件进行分级并匹配相应调解员,案件正式进入调解阶段。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I01250422020.html
标题:知识产权|引入专业团队,为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开出“新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