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近些年来 , 基层治理日益凸显出一大问题 , 无论上级还是基层 , 都陷入了“花钱办事”的陷阱中不可自拔 。
(一)
所谓“花钱办事”陷阱 , 是指上级部门每每布置一个工作任务 , 首先想到的是向财政部门要一笔经费以保障工作的推进;基层落实任务 , 首先想到的也是要想尽办法筹集资金 。 简单而言 ,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 , 似乎没钱就不能做事 。 乃至于 , 很多过去习惯于不用花钱的事 , 也成了必须花钱才能办 。 概言之 , 没有钱 , 一事无成 。 于是乎 , 基层治理成本越来越高 , 并且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
具体而言 , “花钱办事”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消解了基层治理的自主性 , 不少基层政府成了“二传手” 。 其主要工作从过去的统筹资源 , 通过群众工作开展基层治理 , 变为向上申请项目资金 , 单向度地服务群众 。
二是养成了基层对上不对下的工作作风 。 由于基层丧失了自主性 , 基层治理的动力机制主要源自上级的正向和负向激励 。 因此 , 基层治理慢慢悬浮于基层社会中 , 无法及时主动地回应基层需求 。 哪怕是为民服务 , 也是源自上级的压力 , 而非源自自身的内在动力 。
三是养成了基层“等靠要”的治理逻辑 。 这些年来 , 不少基层政府、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群众 , 都在无形中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 。 群众有问题 , 习惯于找基层组织和政府解决;基层组织和政府有难题 , 也习惯于向上级反映 。 于是乎 , 基层治理在等靠要的循环中弱化了治理能力 。
(二)
最近10余年来 , 国家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不断下沉 , 成了基层重要的政府职能 。 客观上说 , 绝大多数公共服务下沉是有合理性的 , 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但是 , 在这个过程中 , 也无形塑造了“花钱办事”的正当性 。
理论上 , 公共服务的资金来自上级 , 受益者是群众 , 基层容易形成一个误解:既花了国家的钱 , 又服务了百姓 , 何乐而不为?因此 , 一旦有公共服务项目 , 基层都以不拿白不拿的心态去争取 , 并未去细想争取来了以后 , 如何用好这些项目 。 基层治理也容易陷入包办代替的工作方法 。
比如 , 各地的村庄道路维护和卫生保洁 , 向来是村民自治范围内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事务 , 许多村庄都形成了一套自治规则 。 但自从国家投资改善了人居环境 , 并配备了专门的保洁人员以后 , 不少基层政府便承担起了过多的责任 , 反而陷基层治理于困境之中 。
笔者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 , 自从有了专职的保洁员 , 村庄的环境卫生不是变好了 , 而是变差了 , 以至于不少基层在开展党员活动时 , 保留节目竟然是上街帮忙打扫卫生 。 原因在于 , 一旦群众认为环境卫生是政府的事 , 就都不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 连“各扫门前雪”都不愿意了 。
事实上 , 各地正在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 其中令基层最为难办的一件事便是 , 村庄环境卫生治理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 客观上 , 大多数地方财政都没办法完全兜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 这就必然要从农民手中收取费用 。 但已经习惯了简便生活及政府兜底的群众 , 却很难心甘情愿地交费 。
(三)
近些年来 , 基层治理出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倾向 , 就是不断强调政府的责任 , 简单地将基层事务纳入政务范围 , 并通过网格化管理、市长热线等技术平台 , 迫使基层“接诉即办” 。 结果 , 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是提升了 , 但公共治理水平往往降低了 。 群众哪怕有一丁点儿“小事” , 首先考虑到的不是自我解决 , 或通过自治组织自我管理 , 而是要求基层政府处理 。
稿源:(半月谈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Q224352020.html
标题:半月谈网|没钱就不能做事?基层应走出高成本治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