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全球|全球视野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从目前已发表和正在整理的陕北榆林地区距今5000-4000年动物考古资料来看,龙山前期的横山贾大峁和靖边庙梁二期遗址出土的黄牛和绵羊骨骼应该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和数量较多的,标志着该地区草原畜牧经济初露端倪。现今我国半月形农牧交错带的生产特点也许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4300年左右龙山时代的前期。木柱柱梁和石峁遗址出土的山羊是目前有测年数据最早的山羊,距今4000年左右。新的畜牧业经济如绵羊、山羊和黄牛的大量出现和饲养,为神木石峁文化超大型聚落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及人类文明化进程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牛羊的传播及我国牧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DNA研究来看,羊和黄牛都不是最早在我国驯化的,它们的起源和传播过程有相似也有不同。二者都是距今10000年左右最早起源于西亚地区,并于距今4500年左右传入中国,但传播路线可能略有不同。自在西亚地区被驯化后,羊开始经欧亚草原向东传播,到达蒙古高原地区,然后分叉,一部分沿若水(黑河)向南传播到达河西走廊,一部分继续向东传播到达中国的河套地区,随后出现一个90度的转折,开始由北向南,经南北向河谷通道向南传播到中原地区。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距今45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时出现早期绵羊和黄牛遗存的现象。从陕北榆林地区的发现来看,该地区的绵羊和黄牛出现的时间似乎要早于河西走廊地区,或与河西走廊相同。然而,黄牛有两个独立的起源中心,传入中国的路线可能有两条,一条与绵羊的传播路线基本一致,另外一条从南亚地区东传,经印度河流域进入中国云南地区,然后北向传播至黄河流域和中国其他地区。
新的生产要素传播到一个地区是否被接受和发展,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被。陕北榆林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少雨、气温偏低,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始终以种植适应干旱的粟、黍、藜麦等杂粮为主。植物考古研究表明,龙山晚期植被中的冷蒿、草木樨、胡枝子等优质草料为牛羊畜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 全球|全球视野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陕北榆林龙山文化时期,优质的草料使先民很好地接受了从西边传入的绵羊、山羊和黄牛,并很快发展成为在当地的生业中占据主导性地位的畜牧经济,对后来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这个地区仍然是以半农半牧经济为主,且畜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胡松梅)


稿源:(海外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91239532020.html

标题:全球|全球视野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 二 )


上一篇:各文|大连各文旅经营性(服务)场所均已关停

下一篇:西藏自治区卫生和计|西藏卫健委副主任王云亭接受审查调查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