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楚天都市报采访人员孙婷婷 通讯员张兰 彭亚楠
“今天发现有没有渗水?有没有鼓泡泡的情况发生?”今日上午,69岁的李开银穿着红马甲,带着红袖章,来到武惠堤群利村哨所,她的身后还有10位男同志,11个人聚在一块讨论巡堤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这11人是具有丰富防汛经验或者与水利长期打交道的当地居民,组成了八吉府街防汛“土”专家顾问团。团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九成以上是党员。成员们主要负责排查险情险段,此外,武惠堤上所有哨所遇到任何问题都可第一时间联系成员咨询。
文章图片
69岁女团长1998年时指挥几百人抗击洪水,如今又带队防汛
李开银是八吉府街崇阳村人,是一名高级农业技术师,担任11人顾问团团长。1997年,李开银到八吉府街农科服务中心工作,从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关工作,2011年从退休后又被返聘。
李开银的职业生涯一直与管水有关,1998年发生特别洪水,李开银被任命担任某段堤防指挥长,指挥几百人抢险突击队抗洪,她也是这支突击队唯一一名女性。“大伙笑称我们队里还有个‘巾帼英雄’。但是干起活,大伙都是一起直接上,不分你我。”李开银告诉采访人员。当时,她和男队员们一起装沙包、扛沙包、堵缺口一刻都没有停歇,连续在前线战斗了两个多月。自此,每年防汛总有李开银参加的身影。
文章图片
7月12日,八吉府街决定在武惠堤上成立了一个专家顾问团,由每个村推荐一名水利经验丰富的村民构成,最终推选李开银担任团长。其中6人作为固定人员驻守所在村防汛哨所,李开银则是和另外4人每日逐一回访武惠堤上全线21个哨所。
由于连续下大暴雨,李开银担心1954年曾经发生过溃堤的万人垱,早上查看时发现有大量积水,担心有渗水,李开银直接走入水深快淹到膝盖的水坑,查找是否有水涌上来。随后,她又组织相关人员排水,到了下午才排除了险情。
前几天,巡防人员报告一段土堤出现了鼓泡泡现象,接到电话的李开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一番勘查,她判断与汛情无关,属于正常现象,后来水务部门相关专家也到达了现场,得出的结论与李开银一样。
“我重点要看险情险段,每个点位一定要去看看,尤其是曾经有过险情的地方,不能放松。”李开银说。
放下锄头拿起竹竿守堤防
“水位下降了,今天情况比较正常。”60岁的魏崇德拿着竹竿扒开草,查看了前锋村段背水坡下方的塘堰。魏崇德是土生土长前锋村村民,平日在村里种地。前锋村的背后便是武惠堤,武惠堤挡住是长江水。1998年,魏崇德便参加了抗洪一线,每日巡查武惠堤。每年只要有巡堤的任务,魏崇德就会放下锄头拿起竹竿上堤。7月12日,魏崇德受邀成为了“土”专家团一员。
前锋村安排两班制巡堤,每班8个人巡长约1公里的堤,一趟下来约要1个多小时。而巡防队伍人员中总会多出魏崇德的身影,他一般走在队伍的最外边查看背水坡下方情况。有了多年防汛经验,魏崇德特别注意临近背水坡的塘堰、压浸台等位置,“下雨天是否鼓泡泡,天晴了水位是否下降,如果反常,说明有问题。”
魏崇德告诉采访人员,根据顾问团规定,他们作为‘土’专家,固定在自己的村哨所不间断地参加每班次巡防,“我们看的侧重点与巡防人员不一样,更要时刻提高警惕,大堤不守好还种什么庄稼。”魏崇德说。 “土”专家团中,来自高潮村78岁的彭发树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退休前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参与过多次防汛抗洪。当选为顾问团成员后,他不仅要参与巡堤还要负责对守堤查险的防汛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稿源:(ZAKER生活)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61194F2020.html
标题:鼓泡泡|武惠堤上有个“土”专家团,闲时忙农活汛期上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