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小时|【深度】“淮河第一闸”行洪76小时:3.75亿立方米洪水下的撤离与宿命( 四 )



按关键词阅读:


李营村第七生产队队长马守望今年60岁,自1968年以来,他经历过王家坝闸6次王开闸蓄洪。马守望的家也随着历次蓄洪后庄台的建设而越搬越高,最后搬到李营村所在的郑台子上。
2020年7月19日接到撤离通知时,身为生产队队长的马守望组织完低洼处的村民和鱼虾养殖户撤离,留给他抢收自家农作物的时间所剩无几。
马守望的大儿子和小子儿小儿媳在杭州一家玻璃厂打工,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大儿媳,以及五个孙子孙女。
小时|【深度】“淮河第一闸”行洪76小时:3.75亿立方米洪水下的撤离与宿命
文章图片

马守望一家最后的土地。摄:翟星理
他来不及去自家农田,就跑到院子后面的自留地,抢收不足一分地的葱种。院子外面放着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泡沫盒子,里面有土,蓄洪前家人种了九株小辣椒。李营村成为孤岛之后,这是马守望一家最后的土地。
争夺战
【 小时|【深度】“淮河第一闸”行洪76小时:3.75亿立方米洪水下的撤离与宿命】一个多月前,王家坝村的农户王玉敏还在为长时间不下雨发愁,“那会地里干得不不了,树都干死了”。刚开始下雨时,他兴奋不已,想着今年的收成保住了。7月15日,他按惯例去巡堤时观察到水位并没有很高,更没想过5天后,这个关了13年的闸会再度开启。
7月19日晚9时许,王玉敏刚和老伴、孙子们吃过晚饭,听到大喇叭里在喊:“赶紧搬东西,要开闸了”。此时,王玉敏的2300只鹅还在鹅棚里安然入睡,他和老伴、三个还未成年的孙子拿着小木棍、手电筒连忙转移鹅群。
300米的“赶鹅路”,阻碍犹如长征。先是鹅,有100多只鹅怎么也不肯离开鹅棚,王玉敏不得已只能放弃;然后是一个水塘,受到惊吓的鹅群纷纷跳进水塘中,他只能叫来邻居一起帮忙,好不容易把水塘中的数千只鹅赶上小路。一群人在黑暗中靠着手电筒艰难前行,下着雨的路很容易滑倒,王玉敏的老伴摔了好几跤。
直到凌晨2点,王玉敏的鹅群才到达了“安置点”。这是以前王玉敏赶鹅曾经路过的一块空旷的泥地,一侧有一圈废弃的砖墙,再用铁丝网编制好第二层屏障,形成了临时的鹅圈。
安置好鹅群后,王玉敏和老伴又赶去梨树林里抢收香梨。500棵梨树上挂满了快要成熟的香梨,两个老人只采摘了十几个香梨后就放弃了,“来不及了,太累了。”
小时|【深度】“淮河第一闸”行洪76小时:3.75亿立方米洪水下的撤离与宿命
文章图片
王玉敏住在鹅圈旁。摄:何香奕
幸存的2000多只鹅成为了王玉敏唯一要守护的东西。他从家里搬来木床、一床薄被,除了回家吃饭以外,几乎每时每刻都守在鹅圈旁。
临时鹅圈里没有水源,王玉敏就从家里搬来小水泵,每天从地里抽水,保证鹅们可以喝到新鲜干净的水。
但水还是不够,2000多只鹅大都被泥土弄得脏兮兮,有些鹅因为在泥地的浑水中饮水,整个鹅嘴也是黑黄相间。闷热的天气里有一丁点响动,鹅群们就会伸长脖子向天嘶叫。
鹅群饲养的环境要求干净卫生。在这个高温、泥泞的临时“安置点”,鹅极其容易生病。王玉敏不知道这些鹅还可以熬上几天,他只希望洪水可以尽早退去,2000只鹅可以健康成长到9月份,卖上一个好价格。
淮河人家的宿命
于集村靠近淮河,本来属洪洼地带,水资源丰富,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但是每年夏天都会被淹。马守望的表弟付灯产为了躲避家门口的水,搬去了远离河边的李营村。这一次,还是没能逃脱淮河人家的宿命。
7月19日中午,村书记给付灯产打来电话,让他“赶紧搬,值钱的先搬上去”,那时他并不知道,关了13年的王家坝闸即将开启。


稿源:(趣味社会学)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611931H020.html

标题:小时|【深度】“淮河第一闸”行洪76小时:3.75亿立方米洪水下的撤离与宿命( 四 )


上一篇:区长|共和党推阿利奥拉参选皇后区长 主要对手为民主党理查兹

下一篇:大通|大通湖800名防汛队员再上堤:清基扫障10.35公里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