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李玉坤 邓琦 实习生 谢雁冰 傅中行)7月24日,国家防总经会商研判,决定维持长江、淮河防汛Ⅱ级响应,这是连续13天维持Ⅱ级响应。当前长江、淮河、太湖持续高水位,水利部要求,毫不放松抓好淮河洪水应对。
【 防汛|淮河流域防汛难在哪?“数说”淮河汛情】据气象预报,未来3天西北、西南、江南、江淮将出现一次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水利部预计,受其影响,淮河干流退至警戒水位以下的时间将有所延长。
近12年间淮河流域有四年降水量超均值
文章图片
7月21日,据中央气象台统计,6月以来,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396.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1.1%,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五多。
自6月10日以来,淮河流域主雨带南北摆动,先后带来了8轮降水过程,且各轮降水间歇较短。其中,6月12日至18日、27日至30日、7月11日至15日以及7月17日至18日,4轮过程较强,累计雨量较大。
据淮河水利网数据,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毫米,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2008-2019年,12年间,有四年降水量超过平均值,分别为2008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6年,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近年峰值965毫米,而2019年则为近年最低谷,降水量616毫米。
流域内长时间暴雨和特殊地貌导致洪涝
文章图片
从气象条件看,淮河大面积洪水往往源自梅雨期长,大范围暴雨长时间持续,干支流洪水相遇,使淮河沿线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
今年入梅偏早,梅期偏长,雨量显著偏多。6月9日,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自南向北先后入梅,为2000年以来最早(常年一般为6月18-20日);7月21日自南向北出梅,出梅偏晚(常年一般为7月10-12日)。梅雨期已持续43天,梅期偏长(常年一般为23-24天),居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位。
采访人员梳理官网公开资料发现,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的三个潜在地理原因:
第一,“地势低平,总落差小”。淮河全长1千公里,总落差200米。上游长360公里,落差达到178米,占总落差的89%。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6米。
安徽省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正研级高工叶金印介绍,这样的地理落差导致淮河上游暴雨洪水迅速汇集到中游,而中游坡度突然平缓,下泄不畅,沿淮的湖泊、洼地成为了洪水滞蓄的场所,极易成涝。
第二,“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淮河流域总面积约为27万平方千米,且支流众多,一旦发生全流域降水,支流汇水速度极快,加上中游地区河道弯曲狭窄,排水不畅,导致洪涝。
第三,“黄河夺淮,无天然入海口”。淮河水利网资料显示,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以前,淮河干流河槽较现在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淮无堤,洪水有时虽也漫溢出槽,但灾情不如近数百年严重。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洪水基本上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高邮湖水位过高,即引起运河东堤溃决。为此,曾在里运河东堤上建归海五坝,以免全堤溃决。
近期流域内多个水文站超警戒水位
文章图片
据水利部数据,7月23日14时,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下河段超警0.68~3.48米。
此前,据水利部统计,7月10日以来,淮河上中游干流及支流史河、潢河、白鹭河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稿源:(新京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511O5R020.html
标题:防汛|淮河流域防汛难在哪?“数说”淮河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