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人民日报客户端
7月16日至1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上海市代表团赴云南省学习考察。16日下午,一下飞机,上海市代表团便直接驱车2个多小时前往深度贫困县进行考察。
种养殖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务就业服务中心、建档立卡农户家庭……上海市代表团深入沪滇协作扶贫项目的一线,面对面和老乡、干部们交流脱贫奔小康的心声感受。李强说,越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只争朝夕、真抓实干。
文章图片
7月17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与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一同来到勐海县勐混村看望建档立卡户小友一家,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关切询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祝愿乡亲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陈正宝 摄
东西协作对口支援,上海援滇特色在哪里?大江东工作室今夏深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踩点”,发现“求真务实”是要诀之一。深化产业扶贫,帮助当地农特产品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充分依托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建立长期稳定供给关系,更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东川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骄阳似火,两位正在劳作的大姐,分别聊起自己的故事。种了一辈子苞谷、花生的李石兰,没想到能侍弄火龙果这种新鲜东东;60岁的蒋明华以为这个岁数只能是家人的负担,没想到,在家门口她还找到份净菜的零工贴补家用……她们的命运,都和遥远的上海息息相关。在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省74个贫困县中,由于派来了援滇干部,对接了上海大市场,类似故事在很多贫困户的家里发生。
【 实打实|大江东|水往“高”处流 山地也生“金”上海援滇实打实】今年,上海市财政压力加大,但援滇资金继续增加,这钱怎么分下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如何激发?资金精准落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了吗?……东川区的援滇故事,透出上海风格。
用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驻昆明办事处主任罗晓平经常对上海挂职干部说的话,就是“扶真贫,真扶贫”,“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着力抓好项目推进,严格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按时、高质完成,发挥最佳效益。”
家门口就业,月收入1000元成过去式
每天早上8点,东川区汤丹镇姑庄村村民李石兰就扛上锄头,拎着工具袋,坐上村口一辆大巴,有说有笑地和几十个同村姐妹一起去5公里外的火龙果园“上班”。
东川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建档立卡户李石兰家有几亩田地,但都在山上,苦上一年也收不上多少。
“小龙女,哎呀,你现在挺着大肚子,少往地里跑。”田埂上,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准妈妈,顶着烈日走来,李石兰心疼地朝她喊。
徐庆,因为率先引进种植火龙果,东川区小江河畔乡亲们,都叫她“小龙女”。2013年,辞去在昆明的工作,这位年轻姑娘来到东川荒滩,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公司:昆明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起研究向火龙果要致富路,打造田园梦。
2014年,第一批火龙果成功挂果。徐庆扩大了承包的荒滩面积,如今已达1000亩。使附近村民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她想多带动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园子的140名工人中,有80名是像李石兰一样的贫困户。除了每月固定的2000多元收入,贫困户还能从上海援滇资金中,每人一次性获得1000元补贴。”徐庆说。
去年,政府补贴一部分,又和亲戚们凑了一部分,李石兰家搬离山上的危房,住进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楼房。她有喜有忧,“新家安全、漂亮,但开销也大,水、电、粮,样样都花钱,还是要下苦才行。”说话间,李石兰加快了手中的除草速度。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411CR2020.html
标题:实打实|大江东|水往“高”处流 山地也生“金”上海援滇实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