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盛夏突如其来。高温下,常态化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乐清出入人员多,防控压力大,为了做好境外及重点地区来返乐清人员的核酸和血清采样检测,当地卫健部门从6家公立医院抽调63名检验丰富的一线医务人员,组成一支核酸和血清采样队,分时段轮流负责核酸检测综合服务点、境外及重点地区来返乐清人员集中隔离点的核酸采样、送检。任务重时,同时有24人分成8组,分赴25个乡镇采样。
7月21日,乐清气温已攀升至34摄氏度,但防疫采样队依然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忍受着高温炙烤。
这一天,我们走进乐清防疫采样队,体验其中一组队员张文艳和赵晓琪的日常工作。
露点皮肤透气
太“奢侈”
来到乐清的城区核酸检测综合服务点时,张文艳和赵晓琪已经穿戴整齐,仿佛两位太空人,准备出发采样。张文艳和赵晓琪都是乐清市中医院的护士,在采样队工作的时间分别是3个月、两个月。两人转了个身,向采访人员展示了防护7件套:一件隔离服、一副手套、一顶手术帽、两双鞋套、一副面罩、一只N95口罩。如果做咽拭子、采血,还要多戴一副护目镜和一双手术手套。“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能少穿戴一点,就少穿戴一点,”张文艳说,“对我们来说,身上能多露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皮肤透透气,也是一种奢侈。”说着,她将防护服递给我们。
防护服洁白而轻薄,然而一穿在身上,特别是戴上N95口罩后,不知是因为与外界隔绝的感受太过强烈,还是因为缺氧,我们立刻都感受到一阵心慌。张文艳示意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通常,我们穿好后,连话都不愿多说,就怕缺氧。”可再转头一看,张文艳已带着赵晓琪一阵小跑,开始整理采集工具。
【 太空|高温下的防疫“太空人”】“今天时间紧,上午采样要去7个地方,因为样本送检有要求,得分两趟跑。”1989年出生的张文艳年纪稍大,担起了统筹工作,她在出发前示意我们要加快进度。因为工作量大,每组队员连续工作两天后,可休息半天。但这半天的休整更像是待命,只要任务来了,他们就要随时支援。
张文艳、赵晓琪和其他采样队员,每天穿梭于乐清的大街小巷。在这般炎热的盛夏,他们时常要克服没有空调、没有电梯的困难,冒着中暑的风险坚守岗位。
穿着“桑拿房”扎针采样
高温中穿着防护服,除了闷热难忍,行动上也很不方便。阳光炙烤下,我们仿佛穿着一个随身携带的桑拿房。汗水在隔离服里不断蒸腾,很快,橡胶手套因为浸透了汗水而湿滑不堪。来到隔离酒店,戴上防护镜没多久,水汽已经覆在了镜片上,视线也越来越模糊……
可是再看张文艳和赵晓琪,却是行动自如,干练而麻利。
“你好,请开门,要采样了。”在隔离酒店走廊里,响起了一连串敲门声。趁着张文艳敲门的间隙,赵晓琪迅速核对人员身份并粘贴检验条码。见到采集对象后,张文艳熟练地在采集对象手上扎紧扎带,消毒、扎针、采集血样,赵晓琪则取出棉签,提醒采集对象张嘴做咽拭子。就在几分钟前,因为电梯无法抵达隔离点所在酒店的最高层,我们帮张文艳和赵晓琪将装满检测工具的推车,硬生生抬上了楼顶。
蹲在走廊上,顶着昏暗的走廊灯光,隔着起雾的面罩,我们几乎看不清条码和采样对象的个人信息,更别说要用戴着湿滑手套的双手去揭开条码了。可是张文艳和赵晓琪,扎针、采样的动作那么流畅、果断,似乎光线、触感在她们工作中都不是必需的。面对采访人员的不解,张文艳只是淡淡地说“熟能生巧”。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是持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张文艳每周的扎针量,比过去的一年还多。“一开始比现在还困难,因为护目镜起雾,防雾液失灵,摸不着,看不见,我们常常只能等雾气结得很多,变成水滴流过镜片时,透过那两道细细的水痕看清血管,赶紧扎针。”
稿源:(光明网社会)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411641R020.html
标题:太空|高温下的防疫“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