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浙江日报
158本扶贫笔记,摞起来,1.5米高;称一称,23.5公斤重。我们翻看一遍,花了10天。从1999年到2019年,一直没有离开扶贫岗位的衢州市衢江区扶贫干部余永宜记满它们,用了20年。
这是一摞摞沾满泥土味的扶贫笔记,一笔一画记录着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大道理”的要求和重点,也印刻下基层扶贫干部恪守为民情怀,挥雨露历山川、走村串户济困扶贫的辛勤脚步。在这20年里,衢江摘掉了浙江省欠发达县的“帽子”,2019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达11667元。
7月上旬,我们跟着余永宜一起来到衢江乌溪江库区,听村干部和农户讲述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也走进余永宜的人生,探寻他不仅把“扶贫”记在纸面上,更把“实干”写在大地上的故事。
出身农家,小时候吃不饱
【 笔记|浙江衢州:一位扶贫干部和158本工作笔记】看到贫困会心痛
“余主任,来了啊。”
我们跟着余永宜来到乌溪江库区湖南镇,每进一村,都有人亲热地和他打招呼。
余主任是个什么样的人?回答出奇一致:长年都在村里,对我们农民很有感情。
单说下乡这件事吧。华家村党支部书记祝建平掰掰手指:余主任2004年到2018年担任衢江区扶贫办主任的14年里,到华家村至少有上百次。
曾与余永宜一个办公室搭档共事8年的吴雨土记得,只要不开会,老余就往村里跑、往库区钻,平均每个星期有一半时间在村里。
这份对农家的亲近,一部分源自余永宜的童年记忆。他说:我出身农家,小时候家里吃不饱,经常看到父亲不得不东家西家去借粮,长大后看到农民贫困就会感觉心痛。
乌溪江库区地处衢江区南部,包括湖南、举村、岭洋、黄坛口4个乡镇,2003年末人口2.9万。这里区位环境比较封闭,当时看天靠地吃饭的库区人年人均收入仅2100元。
2004年春节,余永宜回老家龙游陪父母过年。刚到家,区农办领导电话“追”来了:“下午回单位商量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规划。”
余永宜脑子里浮现出库区山路弯弯的场景,又想起岭洋乡一个村民半夜发病,送医途中在小船上不幸离世的事,他一阵心酸。
“阿爸阿娘,对不起啊!”余永宜匆匆扒了几口午饭,掉头往单位赶。
一堆方便面,窝进办公室。这是孝子余永宜第一次没有陪父母过年。正月初八,上班第一天,他赶出了乌溪江库区异地脱贫规划。
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乌溪江库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的战略决策,拉开了全面推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序幕。在余永宜的扶贫笔记中,和库区搬迁相关的内容超过数百页。到2019年,衢江已累计异地安置1万多名库区农民。
廿里镇和美村是一个库区群众安置小区。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张雨仙。2013年她随全村搬迁下来,离开昏暗的泥房,住进了三层楼的联体排屋,空调、电脑、大冰箱,生活起居越来越讲究。
“最感恩的还是解决了孩子读书的难题。”张雨仙说搬迁之前,儿子去学校要走近10里山路,9岁就背着咸菜罐离家上学,“现在孙子可幸福了,学校离家只有500米。”
保护生态,库区人奉献了很多
他们自强,更需要帮扶
“老余,扶贫工作怎么做才能让群众满意?”杭州市结对帮扶衢江的青年驻村干部徐元俊问。
答:“手中有事,眼里有事,脑子里还想着事。”
心在事上磨。相似的问题,在158本扶贫笔记中,余永宜也“磨”过自己很多遍。
衢江区扶贫办主任杨晓平很佩服余永宜,说他思路开阔,点子特别多。但余永宜说,我就是尽最大努力,让困难群众应享尽享党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
在余永宜的扶贫笔记中,三分之二篇幅记录的是一年年国家、省里各项扶贫政策,工作的要求和重点,以及怎么把事做细做实的思考。从搬迁扶贫到产业扶贫,从教育扶贫到健康扶贫,从特扶项目到“两山”项目,每一项他都反复琢磨。
稿源:(人民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31145C2020.html
标题:笔记|浙江衢州:一位扶贫干部和158本工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