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各地乡镇干部充分利用小喇叭平台,把安全知识编成各种“土味又有趣”的顺口溜、快板,用方言等本土化播报同村民唠家常、摆龙门阵,让他们“听得到”“听得懂”而且“喜欢听”。
宜宾市应急管理局汛期安全方言节目让老黄一家很喜欢, “洪水来了要关电源,关煤气罐,喊撤离的时候就要赶快往高处跑,带口哨、电筒、床单那些……喇叭里头说的我都记下来了。”老黄告诉采访人员。
“很接地气,让我们都能听懂,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我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在紧邻景区的阿坝州理县古尔沟镇大沟村,游客一进村就能清晰地听到“村村响”小喇叭用通俗易懂的藏、汉语言播放《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川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加大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力度,将广播内容翻译成民族方言每日播放,防灾减灾知识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今,四川省农村广播村村响日播放次数从3次提升至5次以上,播放时长从3小时提升至6小时以上。“小喇叭”响彻村庄、“移动喇叭”走街串巷已成为各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应急广播以它独有的方式发出安全宣传“最强音”。
文章图片
广电“村村通”小喇叭。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喇叭“时时响” 安全宣传“人人知”
“应急广播在我们农村,真的太管用了!”谈及汛期地灾防治期间的工作,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保尔村村长李成很感慨。
保尔村村民超过800余人,由于地处偏僻,村内青壮年大部分外出谋生,仅有半数老人小孩留守。为确保汛期安全,村里的应急广播加大了汛期地灾防治宣传,每天早、中、晚3次播出防汛信息。
“不少农村老人不会看手机,但小喇叭却可以让他们听到。”李成说。目前,全省农村遍布20余万个喇叭终端,大音量、远距离、高频率精准传播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等工作部署及相关科普信息。
德阳市通过应急广播“村村响”大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广泛参与的应急工作氛围。西昌市每日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播放灾情防控、护林防火、防汛等相关通告。村民们认为应急广播传递的就是大政策,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对它倍感亲切。应急广播“村村响”小喇叭受到各地干部群众的欢迎,也潜移默化地转变了不少人的思想。
“听了广播,我们都晓得了,不在林区放火炮、烧香、烧钱纸,避免引起森林火灾。”古蔺县双沙镇一村民说。
“不听还不习惯了!人老眼花耳背,字小了看不清,声音小了听不到,喇叭吼起来比看手机快多了。”年老的村民很感慨。
在许多地方,干部群众亲切地称应急广播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库”,是“干部的腿”“书记的嘴”。
【 解决|“小喇叭”乡间喊话 看四川如何解决农村安全宣传“最后一公里”】据悉,目前四川已建成1个省级平台,2个市级平台和94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成4.6万个村级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了行政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全覆盖。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应急广播技术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面建成智慧应急广播体系。(朱虹 林楠)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21131912020.html
标题:解决|“小喇叭”乡间喊话 看四川如何解决农村安全宣传“最后一公里”(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