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傻大方_原题为:中科院派工作组赴合肥 , 调查“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
日前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 。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7月20日在官网表态 , 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 , 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 。
该工作组由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 , 中科院机关相关厅局负责同志组成 。
资料显示 , 汪克强1965年11月出生 , 安徽桐城人 ,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秘书长 。
【科技日报|放弃事业编、福利房 谁能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所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 。 2014年 , 合肥研究院和中国科大联合申请成立了“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 , 该中心于2016年以“优秀”成绩完成筹建 。 在此基础上 , 合肥研究院积极推动安徽省、中科院联合申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2017年1月10日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 ,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 , 合肥研究院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 。
7月16日 , 表态中提及的合肥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 , 即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消息刷爆各个媒体平台 。
可关于他们为什么集体辞职 , 信息却含糊不清:
有说是因为研究院为核所更换保安引起后者不满 , 有说所内科研人员待遇太低 , 有说这种集体辞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 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 , “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 , 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 。 ”
究竟是谁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员 , 让这些平均30多岁的研究员们放弃事业编、福利房也要集体辞职 , 他们辞职后 , 又会去哪儿呢?
“知乎”上有关这方面的问答 , 把整个事件指向了另一个方向: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 很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
这些回答大多匿名 , 归纳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科学院的问题 , 此次集体出走和新上任院长大刀阔斧的改革 , 是少不了关系的;一个是来自核所本身 。 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 , 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 , 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 。 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 , 没有钱 , 人才就走了 。 核所每年离职率是院里最高的 。
核所官网信息介绍 , 该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 , 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
核所在IAEA及ITER国际合作计划、国家“973”/“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牵引支持下 , 始终追求“从源头确保核安全”的理念 , 深度交融“研、学、产” , 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 还获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和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奖励 。
稿源:(科技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2112ZH020.html
标题:科技日报|放弃事业编、福利房 谁能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