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安胜蓝 李晓东 朱晓帆
行走在四川大地,徜徉于巴山蜀水间,山明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之美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小康的定义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还在于生活环境的不断美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四川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生态振兴乡村、打造城市发展“绿色引擎”,在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幸福感日益充实。
小流域整治还原碧水蓝天
6月13日一早,华蓥市天池镇华光社区的73岁老人罗仕银走出屋外,沿着家附近的天池湖散步。每天在湖边走一走,是他基本固定的生活节奏。天池湖波光潋滟,湖岸草木葱茏,吸引不少人前来游玩避暑。
老人热情地跟采访人员介绍:“现在环境好了,与过去大不一样。”一直在湖边生活的68岁老人邹可福同样感同身受:“过去湖水又脏又臭,现在水质特别好,还是我们的饮用水源地。”
天池湖坐落在川东群山中,是天然间歇性岩溶湖泊,四面环山,有三条小河注入天池湖,水面面积超过3900亩,在当地素有“小西湖”之称。但过去受不合理的采矿活动、落后的生态保护意识影响,天池湖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土地石漠化、污水直排入湖等,导致湖水水质急剧恶化。罗仕银回忆:“那时离湖几百米远,就能闻到湖水的臭味。”
恢复天池湖的秀美模样成为沿湖居民的共识。2012年,天池湖列入饮用水源地保护,对其进行环境整治。
天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鹏飞介绍,当地政府通过截断污染源、建设污水管网、实施湿地保护修复等多方面工作,逐步恢复了天池湖的风貌。
首先,当地政府关闭了环湖企业,其中有两家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同时,清理了环湖的23个堆码场,关闭了环湖的农家乐和40个养猪场、近200户个体养殖。
2014年,天池镇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500吨,修建23公里长的环湖污水主管网,确保一滴污水也不能排入天池湖。天池镇还采取村社收集、企业转运、集中处理等办法,对环湖的农村垃圾进行整治。
【 生态|用绿色发展装点巴山蜀水】黄鹏飞算了一笔账,天池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超过4亿元。通过工程实施,天池湖湿地再现旖旎风光,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湖水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保障了华蓥市13万城区群众及周边乡镇的饮用水安全。
生态旅游助力乡村蝶变
来到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万寿湖水波光粼粼,一座拱桥连起两岸的黄泥青瓦,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院内鲜花绿草错落有致,一步一景,颇有特色。
但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坯房+泥土路+传统农业”是人们对这个村的传统印象。“以前出个门,不是穿雨鞋就是打赤脚。”回忆起以前的万寿村,民宿“张家院子”餐饮负责人、村民邓敏章感慨万分。
万寿村的改变,始于发展思路的转换。恩阳区成立后,提出打造“全国脱贫攻坚新示范”的目标,万寿村有着良好的区位和自然资源,这里紧邻成巴高速观音庵出口,距巴中恩阳机场13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入巴第一村”、川东北旅游环线上的重要交通节点;同时,这里有风光秀丽的万寿山、万寿湖,舒适幽静的宜居环境,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为了打好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万寿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通村环线公路10公里,整治万寿水库,养殖生态鱼30万尾,栽植果树5000余株。完善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点,乡村面貌有了质的提升。
稿源:(光明网社会)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21129502020.html
标题:生态|用绿色发展装点巴山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