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干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奋斗绘就“新天府”——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 二 )



按关键词阅读:


出生在大凉山的马伍萨,生前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的一名彝族干部。在甘孜州甘孜县夏拉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5月13日不幸去世,年仅38岁。
据四川省扶贫开发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在脱贫攻坚中因公献出生命的人员已达77名。在和平年代,这些英雄们以生命赴使命,在没有硝烟的“战贫战场”将为民初心淬炼成钢。
奋斗: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
秦巴山深处,重峦叠嶂,沟壑纵横。
身高仅1.5米的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小田村村民秦发章,走路一瘸一拐,但他黝黑的脸上写满了不屈与自豪。
今年51岁的秦发章儿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因家里穷没钱治病,落下了终身残疾。从14岁开始,他到外地学手艺、打零工,又回乡种地,百般辛苦,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魔咒”。
干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奋斗绘就“新天府”——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
文章图片

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小田村村民秦发章在他正在修建的新房前留影(2018年3月20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2014年精准扶贫启动,秦发章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在干部帮扶和扶贫政策支持下,他内心“不认命”的倔强被充分激发。
“每天公鸡打第一声鸣我就起床,比任何人出门都早;坡陡路不平,我就坐在山坡上溜着走;背不起满背篼粮食,我就背半背篼、多跑两趟。”秦发章说,想脱贫,要靠奋斗。
如今,秦发章通过发展种养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不仅甩掉“穷帽子”,还住进新房子,过上了富足的幸福生活。
干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奋斗绘就“新天府”——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
文章图片

在四川省阆中市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工人在制作手工儿童鞋(6月14日摄)。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进 摄
左手缠绕着红毛线,右手握住一根织针,手指交错翻飞之间,一只婴儿毛线鞋逐渐成形。在四川阆中市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双下肢瘫痪的李荣华是业务骨干。
李荣华今年36岁,是阆中市得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曾经想脱贫却苦于没有技能。2018年,当地残联建立手工编织基地,面向贫困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
“开始我不好意思出来,怕学不会被别人笑话。”李荣华说,残联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开导,既扶贫又扶志,坚定了她参加培训的信心。培训之余,她还上网找视频自学。
如今,李荣华通过一针一线的编织,不仅收入稳定、顺利脱了贫,家庭生活也经营得很温馨。“作为一个残疾人,能自食其力挣钱养家,我觉得很幸福。”李荣华说。
地处大凉山深处的凉山州昭觉县谷莫村平均海拔2300米,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由于丈夫长期患病,村民俄地曲西曾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也是干部帮扶的重点。
打猪草、拌饲料……靠着养殖生态猪和土鸡,俄地曲西逐渐脱了贫,从土坯房搬进了新居,还开办了彝家风情民宿,年收入超过5万元。
昔日“最困难的人”变成了谷莫村的“致富带头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努力干、加油干。我还要带动更多妇女努力脱贫奔小康。”俄地曲西说。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20世纪90年代闻名全国的巴中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奋斗,生动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干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奋斗绘就“新天府”——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
文章图片

这是6月14日拍摄的四川省阆中市清晨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采访人员 杨进 摄
圆梦:走小康路 绘“新天府”
一片片白色大棚里,一串串各色葡萄,果实累累。
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果园村的“好运来”家庭农场内,种着阳光玫瑰、夏黑、美人指等8种葡萄,33岁的农场主张雄在藤蔓叠生的葡萄架下忙着采摘。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01100N2020.html

标题:干群|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奋斗绘就“新天府”——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 二 )


上一篇:蒙钟德|海南琼海:北涝南旱 抗灾保苗

下一篇:印章|涉印章管理混乱等违规 中山证券董秘石文燕拟被监管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人文

项目|曲靖经开区成立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

阅读(27)

园区党委负责人宣读了《关于成立曲靖经开区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的批复》。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项目服务第六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升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