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贵阳日报
数字看变化
1959年5月,贵阳磊庄机场正式通航,贵阳拥有了第一个民用机场。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磊庄机场场地狭小、等级较低的问题日益凸显。
1997年5月,大型民用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正式投运。
2006年1月,贵阳龙洞堡机场更名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四个国际机场。
2019年,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190万人次,位列全国民用机场第20位,全年有167063架次飞机在这里起降,航线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和部分三、四线城市,以及法国巴黎、澳大利亚墨尔本、尼泊尔加德满都等国际城市。
当前,总投资超过200亿元,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万吨、飞机起降量24.3万架次目标设计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家住保利云山的市民龚成平今年68岁。1977年,他从上海分配到贵阳参加三线建设,当时,回趟老家对他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4年一次的探亲假,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6天。”龚成平说,那时候从贵阳坐绿皮火车回一次上海,不仅时间长,票也很难买,1980年他第一次带妻子回上海,两个人在火车上站了30多个小时。
“如今,贵阳到上海,坐飞机不到3小时,机票也越来越便宜,我们老两口经常两地跑。”龚成平说,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可与当年不同的是,老两口可以经常去上海看儿子,“前几天,孙子自己坐飞机就到贵阳来了,要在这里过暑假。过去说‘父母在,不远游’,可如今交通如此便利,孩子在哪都一样。”
山路难行向天行。地处山区腹地、多年受制于交通条件的贵阳,借力蓝天,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如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为贵阳市民美好生活的“标配”。
家住会展城A区的孟广珍是旅行社的常客,2015年,她和老伴一起参加了贵阳到日本大阪的首航旅行团后,就成了“首航团”的忠实粉丝。“首先是方便,从贵阳就可以出境了,不用转来转去的,而且首航的价格也十分合适。”孟广珍说,退休后,她和老伴去过国内不少地方,因为觉得转机辛苦,一直没有尝试出境游,直到后来贵阳也有了国际直航航班,情况才有了变化。
“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俄罗斯,我们去的国外团都是开通了贵阳直航的。”孟广珍说,得益于贵阳开通的国际航线越来越多,现在旅行社的各种产品又丰富又实惠,让他们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等疫情过去,我们还要去更多地方。”
在贵州大学工作的陈雁热爱旅行,每年暑假寒假,她都会收起行囊走出国门。“过去贵阳没有国际直航航班时,出趟门真是很不容易,不仅要考虑国际机票,还要操心国内周转。”陈雁说,出发抵达的时间是否合适、周转时间是不是够用等问题,都曾经让她伤透脑筋,“那时每次订票的时候,我都在想,啥时候贵阳也能有直航?”
陈雁没有等待太久。随着国际航线加密,陈雁感觉走出国门变容易了。“现在从贵阳出发去普吉度假,只要3个小时就能抵达,性价比已经超过三亚了。”更让陈雁惊喜的是,贵阳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又陆续开通了多条洲际航线,“莫斯科、洛杉矶、米兰、巴黎……我的旅行计划都快跟不上航线开通的速度了。”陈雁笑着说。
【 黔路|过去“黔路难行”如今“航通世界”】(贵阳日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钱丽)
稿源:(精选热点资讯)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dfnews0H010YP2020.html
标题:黔路|过去“黔路难行”如今“航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