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有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中国的代餐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
代餐是个啥?
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可以代替正餐的食品。比如黑芝麻糊、燕麦片这类,有人经常用这些代替早餐。
目前的代餐食品的品类也非常丰富,在淘宝上,以“代餐”作为关键词搜索,出现的是代餐粉、代餐饱腹食品、代餐奶昔、代餐饼干、代餐食品等等。
文章图片
这么多代餐类的产品,到底能不能赚钱呢?现实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01.代餐行业究竟有多赚钱
即便是2019年的资本寒冬,依然有“王饱饱”、“超级零”等新的代餐品牌获得融资。资本的嗅觉,一向都是比普通人要灵敏很多的。有钱赚,有潜力的市场,才能吸引无利不起早的资本。
最近几年,代餐行业规模的增长,就像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2017年到2019年,天猫平台上的代餐消费规模增速超过了50%。
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近一年的时间,代餐产品的线上交易总额达到36.57亿元。
按照这个规模,这个增速。代餐行业的未来,妥妥的遍地黄金。
杂粮先生的这款售价38.8元的燕麦片,在天猫旗舰店上的月销量突破了15万,月营收达到了582万。
这样一桶燕麦片不到40块钱,确实不贵。但是代餐产品销量这么高,真的只是因为便宜么?
未必。
咚吃这款售价1680元的减肥代餐,如果没接触过代餐这个行业,你可能会被这个价格吓到。但是这么高价格的产品,月销量也超过了5000单,月营收超过840万元。
当然,这两款产品并不能代表整个代餐行业。淘宝上还有大量的代餐产品客单价在200到400左右,月销量只有几千单。
即便如此,代餐行业的整体增长,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也在说明一个事情,这个行业有钱赚。
但是代餐这种类型的产品,其实早就有,为什么这几年突然增长呢?
其实是因为,代餐卖的根本不是吃的,而是商家包装出来的概念。
02.代餐概念是割韭菜还是收智商税?
代餐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的,以前从来没有人把黑芝麻糊叫做代餐。谁也没想到,同样的东西,只是换了个名字,就火了。
不过在美国,代餐概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一些美国人开始发挥骨子里的科幻主义幻想。幻想着着有一种合成药丸,能够代替食物。当然,这种药丸只在卡通作品里出现过,并没有成为现实。
真正意义上的代餐食品,出现在20世纪的60年代,美国航天事业最火热的时候。
宇航员在太空上,也没法自己做饭,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叫Tang的饮品和一种能量棒。当宇航员把这种食品带上太空,这简直就是最好的广告,食品商家敏锐的捕捉到了机会。
文章图片
市场上的宣传概念,变成了“科学家在实验室制成的产品”,一夜之间“太空食品”风靡美国。
1986年,一位叫Brian Maxwell的加拿大马拉松运动员研发了一种能量棒,Brian Maxwell最初的想法是,方便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中补充能量。
这种能量棒一出来,就被一些商家抓住机会,推向了大众消费市场。针对男性的宣传概念是“健身燃料”,针对女性的宣传概念则是减肥。
文章图片
所以代餐产品所扮演的,从来就不是“食品”这个角色,而是被商家赋予的概念,真正值钱的也是这些概念。
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代餐产品,同样有概念。
杂粮先生的这个烘焙坚果水果燕麦片,主打的是早餐速食概念,针对的消费群体是不爱做早餐的“懒人”。消费者是为节省做早餐的时间买单。
当然,代餐食品最多的概念,还是减肥。
如果你没有屏蔽朋友圈里的微商好友,一定能经常看到各种代餐粉、代餐奶昔的广告。声称不用运动、不用节食,只需要吃营养均衡还有饱腹感的代餐,就能月减20斤。
不用累也不用挨饿就能瘦,这种好事当然能吸引一大批想减肥,却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的消费者。
所以减肥代餐,卖的从来就不是食品,而是一种简单有效、轻松不累的减肥方式。
文章图片
无数减肥路上的失败者,看到朋友圈里代餐广告的宣传语,再看看那些减肥前后对比照的“成功案例”,一边儿再被那些“减肥成功,人生逆袭”的鸡汤洗脑。作为一个减肥从未成功过的胖子,太理解那种内心的煎熬了,如果不花钱买单,就好像错失了一次坐着电梯直达人生巅峰的机会。
这种鬼迷心窍的状态下,掏出自己的钱包,支付一大摞钞票,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淘宝上那些几百块的代餐粉、能量棒,真的是很良心的价格了。如果是朋友圈的微商,动不动就要数千元。
只是多了一个减肥的概念,价格就比普通食品翻了好几倍,这是割韭菜还是收智商税?
既然打出了减肥的概念,那么只要真的能瘦,好像也并不能算是割韭菜。
稿源:(极速聊科技)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sc05105BB22020.html
标题: 规模@这个即将达到千亿规模的市场,是收“智商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