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员工自己不买理财产品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为什么银行员工自己不买理财产品。来源是纽港资产。
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们都对银行有十足的信誉,常常认为这些产品就是银行发行的,没有任何风险,银行一定会保证客户的收益,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为什么银行员工从来不买理财产品
1、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高
5-10万起步,一个公司小小的员工是买不起的,这类产品更适合收入稳定的高净值人群。
2、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低
在银行工作的员工多少有一些金融功底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就4%左右,大家还不如买余额宝,流动性也高。
在银行工作,多少还是有些金融功底的,银行理财的收益也就4%左右,还不如买余额宝,流动性也高。
二、银行理财套路深
大家一致以为银行理财安全性是最高的,其实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
如今市场上面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的诞生,削弱了银行理财的存在感,不过很多年纪大的老年人加上资金收入稳健的朋友中,银行理财还是很受欢迎的。
所以大家在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要购买合规且正式的银行理财,要避免入坑!
从收益上来看,银行理财可以分三类:
A. 保本固定收益类
B. 保本浮动收益类
C.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
?保本固定收益,就是从买入的那一刻起,最终的收益是明确的,不用我们太过担心,虽然现在政策要求打破刚兑,不过这一类的银行理财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而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是保底的,但收益不确定,可能高可能低,保本不保息,然而一般都达不到说明书上的最高收益率,到最后拿到的收益可能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的多,所以还需要好好辨别。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就更难确定了,甚至还有亏损的风险。
前两种产品没有多大问题,这两种保本,不至于让你亏钱,而第三种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就不建议大家购买了。
净值类产品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为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
简单来说,假设用户购买时产品的净值为1,则到了下一个开放日,如果产品净值变为1.2,则用户的收益就是1.2-1=0.2;如果净值变为0.9,则收益为0.9-1=-0.1,也就是亏损0.1。银行会根据签署的协议书,在每日、每周或者每月等固定日期公布净值,用户可以进行净值查询。
总之,不建议保守型,稳定性的投资购买银行净值类及结构类的理财产品。
三、买产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些问题
1、何为自发,何为代售?
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我们都是很相信银行的信誉,认为这是银行发行的就没有风险,银行会保证客户的利益,实际上,银行只是一个渠道,会代理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说白了银行在帮助别人销售产品,会根据销售情况拿提成返点而已,并不承担产品的风险。
2、如何辨别是银行的产品?
辨别是不是银行的产品,首先官网上面可以看到,并且银行自营的产品,在产品说明书里面都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可以查到相应的产品,如果查不到就不是银行的产品。
3、理财产品和保险傻傻分不清楚
理财产品我们看重的就是收益,但是做收益的文章是很多的,一不小心就入坑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指“年化预期收益率”,简单的说,你的理财产品期限达到一年,就能够达到收益率,比如一款宣传预期年化收益5%的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为三个月(90天),三个月后,你的收益不是本金×5%,而是本金×5%÷365×90。
四、理财产品的风险性
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五个风险等级: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不建议没有经验的投资买R3以上的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和股票的价格挂钩,黄金价格,指数等走势的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本金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还不如去买基金,黄金和股票。
所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购买。
银行|员工|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理财产品---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 为什么大家宁愿坐20个小时的火车,也不愿意做两个小时的高铁?
- 存款|请客户磨刀、存款送猪肉…盘点2019年银行花式营销
- “别人家的公司”:过年放19天、员工每人领2~5万旅游津贴
- 什么车最适合长途自驾游,为什么?
- 为什么人越老越喜欢盆景?
- 海南旅游人数位居倒数,为什么三亚游客变少了?这几个才是真正的
- 为什么不能喝“苗族女孩”敬的酒?导游:喝完你当晚就后悔了
- 老外在自助餐厅不解:为什么中国游客都喜欢吃虾?
- 飞机明明可以依靠导航来飞行,为什么还要开灯?看完你就知道了
- 为什么走川藏线,随时都会被检查身份证原来还有这“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