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京郊村庄藏着70余套四合院,曾有人替康熙帝出家( 五 )

进入大门,脚下铺着两块石头,一块青石,一块紫石,寄托了“脚踏青云,紫气东来”的美好愿望。门洞两侧的墙壁上是清代山水壁画,并残留着“文革”时期的标语。迎面的坐山影壁雕饰精美,是爨底下的一大特色。因为爨底下地处山区,为了节约占地面积,便把影壁坐在山墙上,故称坐山影壁。内宅的正房是老太爷的居室,两侧厢房是小姐的闺房。平日里,小姐在后院学习琴棋书画和女红,阅读《女儿经》,按照“三从四德”的要求,不能轻易走到前院,更不能随意外出,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外人来访,只能到前宅正房,即长子的居室,不能贸然进入后院,否则就是行为不端。前宅正房以外的房间,由次子或晚辈居住。整座院落规模不大,却巧妙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墙角下面是地窖,那是当年的天然冷库。

广亮院的主人叫韩守德,他的四合院相当于六品官员的私宅规格。那么,韩守德的政治待遇从何而来呢?这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这个传说使韩守德以及所有爨底下人的命运在清代康熙年间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人替皇帝出家 全村世代享有俸禄

相传,康熙皇帝曾经身患怪病,所有御医都束手无策。无奈中,他到寺庙烧香许愿,请求佛祖保佑,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此病能够痊愈,他愿放弃皇位,出家为僧。不久,他的病果然好了。但想到寺庙的清苦与寂寞,他后悔了当初的誓言。对佛祖的允诺是不容更改的,怎么办呢?有位谋臣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找一个与他相貌相仿的人替他出家。这样,既兑现了诺言,又不会失去皇家的荣华富贵。于是,康熙皇帝派人四处寻找这个能够使他摆脱窘境的人。爨底下村有个叫韩守德的青年,进京赶考时刚好被选中。他不仅与康熙皇帝相貌酷似,而且心甘情愿替康熙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