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了这座44岁的渡槽,见了当初的修建者,有了这么一点想法( 三 )

走下渡槽,与刚刚来到桥下售卖柿子饼的一位大哥聊了起来……竟然发现他就是中峪村当年修造这个渡槽的参与者、见证人,名字叫张恒福。

当年中峪村老百姓怀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大家齐心协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铁锤、钢钎等工具,用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儿,硬是用了三年的时间打造出这么一座柿子沟里体量最高、长度最长的水利工程。

张大哥回忆说,这个渡槽由于在山区,当时的路也是羊肠小道,离公路和石场太远,没办法运输和使用机械工具,完全采用土法建造,所用石料全部是用人工抬运和砌筑。包括高空浇筑混凝土作业,全部都是靠人力一担一担地沿着木架抬上去的。

时至今日,那些当年承载柿子沟人民梦想的“人造天河”,只剩下三处了。它们有的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坍塌,有的因为人为破坏而成为残垣断壁,有的因妨碍交通而被拆除……渡槽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最后淡化成时代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

在离开渡槽前,我与张大哥有了一次约定——等到正月没事儿的时候,我再来柿子沟游玩,到那时,他会提前帮我约几位当年建筑的参与者,再找找当年的老照片,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点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