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 成青
日前,《毛泽东故事》系列连环画《少年毛泽东(一、二册)》首发式在湘潭举行。首发式现场,第一时间拿到图书的人们马上拆开塑料外封,一睹为快。时间再往前,《湖南文化名人》系列连环画出版。这套由湘潭人编绘、讲述湖南几位历史文化名人生平故事的“小人书”,同样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
连环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经典读物,陪伴了几代人的童年,如今重回人们的视野,唤醒了无限回忆。
风靡过往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图美文佳,言简意赅,故事性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湖南省收藏家协会连环画委员会主任肖中仁介绍,这种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到清末,出现了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三国志演义〉全图》。民国时期,连环画得到迅速发展,只是称呼上还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小人书”。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连环画,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上世纪50年代,后才改为“连环画”。
连环画真正开始风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66年。期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毛泽东对“小人书”赞誉很高,曾于1949年12月指示文化部门“要成立一个出版社,专门出版健康有益的连环画”。随后,连环画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连环画广泛普及,起到普及知识、宣扬党和国家政策、刻画塑造党和国家形象,让广大人民接受革命教育,充实人民文化生活的作用。
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的湘潭作家杨振文说,他的文学爱好的养成,就是从儿时看连环画开始的,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至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我国各项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连环画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代又一代人见证了它的兴盛,受过它的教化,把它当精神食粮,为之着迷。
寻找辉煌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电视、互联网等依次走进人们的生活,国外漫画、动画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连环画的辉煌逐渐被取代,开始淡出这一代青少年的视野。
在河东一所幼儿园的中班,教师杨珊正带着孩子们读绘本《旋转的哆咪》。她说,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现在多以阅读绘本为主。至于连环画,多数孩子表示没有接触过。
参与编写《湖南历史文化名人》系列连环画的聂鑫汉说:“传统的连环画,相比现在的绘本,更讲究故事的完整性、文字和画面的连贯性,题材多以红色题材以及反映社会主义正能量的英雄事迹等为主。”
上世纪90年代初,传统连环画由大众阅读转变为艺术收藏,有时一本连环画可以卖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肖中仁是连环画收藏的狂热爱好者,在他的工作室内,收藏了大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连环画,其中不乏经典名著《西游记》、时代楷模读本《雷锋》。2002年,湖南省收藏协会连环画专业委员成立,目前拥有会员60余名。肖中仁组织编绘了《湖南抗战历史》连环画、《湖南文化名人》连环画等一系列连环画,并大力宣传和推广。“这种兼具文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中国传统经典,不应被遗忘。”肖中仁说。
稿源:(未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96744.html
标题:连环画:承载几代人记忆,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