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每天傍晚想赶鸭子回棚子的时候,他不知道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哪里、有多少,全靠邻居们帮忙,其中以少年儿童居多,因为大人各有各的事做。天天如此,他心里过意不去,便坚持每次给帮忙者10元的小报酬,或以鸭蛋相送。
邓学洪创业如此艰难,有人体恤、有人相助,但也有心狠的贼人相害。
2008年初冰灾期间的一个晚上,邓学洪本想在鸭棚外的简陋小屋里守夜,但因为天寒地冻实在太冷,不得不回家去睡;加上白天赶集卖蛋太疲劳,一觉睡到了大天光。
谁曾想,这一夜给他带来了比彻骨寒风更为冷酷的打击。原本打算农历年前全部卖出去的500多只鸭子,被偷得干干净净,损失2万多元。他又急又气,狠狠抽了自己两个耳光,痛哭了一场。体弱多病的父母爱莫能助,只能含泪安慰他。
鸭子没了,再创业的能力、动力也没有了,但日子还得过。他思前想后,决定重操旧业,挨家挨户推销食品和香烟,挣点小钱。就这样度过了清苦的6年,期间,视网膜脱落多年的母亲因病离他而去。
产业帮扶,造就“脱贫之星”
一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村“两委”给予了邓学洪及其父母力所能及的关怀,他们分别享受五保和低保,其他政策性救助、爱心捐助也被优先考虑。
2014年初,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铺开,邓学洪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雨湖区政协副主席兼区文体局局长陈滔是他的结对帮扶人。当陈滔第一次走进邓学洪的家时,他正在外面卖香烟,临近中午才回来。
陈滔经过认真询问,详细了解邓学洪的创业意愿后,鼓励、指导他继续养鸭。随后,陈滔与镇、村有关负责人一道,通过争取扶贫小额贷款等渠道,帮他购买了一批鸭子,整修了养鸭棚。还送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统学习规模养鸭技术。
经过这些年来的结对帮扶,加上邓学洪的自身努力,养鸭规模陆续扩大到1200余只,每天的产蛋量由10余公斤增加到35公斤左右。鸭蛋和轮换下来的鸭子,通过自销、扶贫干部推销等途径,都及时卖了出去。
去年,在镇、村有关负责人的帮助下,邓学洪流转到鸭棚附近50多亩田,种植莲藕20多亩、优质稻20多亩。今年,又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帮他建起了一座占地110多平方米的两层砖瓦结构鸭舍,还送给他50多只鸡苗;并争取到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修缮了楼房。
“我眼睛几乎是瞎的,但心里是敞亮的。”邓学洪说,“尽管这些年挣到的钱基本投在扩大饲养规模上,没有什么余钱,但精神上收获满满。感谢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了我战胜病魔的精神和物资力量,我一定要以‘脱贫之星’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把种养殖业搞好,争当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模范。”
稿源:(未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95370.html
标题:湘潭这位听声辨位的养鸭人成为“脱贫之星”(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