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首届茅盾文学奖湖南独揽三分之一的奖项。
文学湘军,是一个称谓,也是一个时代。
那是以梦为马的时代,那是文学的时代。
从 1982 年首届茅盾文学奖,湖南独揽三分之一的奖项;到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1979 年到 1985 年,湖南夺得 “ 七连冠 ”;到湖南作家摘得最近连续两届鲁迅文学奖。文学湘军有过爆发,有过割裂,有过沉寂,有过重振。
文学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放下尘世繁华,坚守心中那个梦想。
37 年之后,我们重读文学湘军,回到出发的地方。
当年两大文学阵容:北京作家群、文学湘军
△ 彭见明彭见明永远记得 1982 年的那个秋天。29 岁的他为了安心写作,从岳阳平江县剧团躲去了一个离县城八十多里地的小镇上。饭店里一个仅能放置一床一桌的楼梯间成了他的工作室。
把自己关起来专心写小说,这算是彭见明的 “ 卧薪尝胆 ”。那一年的春天,长沙举行了湖南省文艺创作授奖大会。这次文艺创作评奖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评奖的是粉碎 “ 四人帮 ” 以后到 1981 年 7 月底止这个阶段的作品。共评出获奖作品 370 件、获奖作者 460 人。获奖文学作品中,有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谭谈的《山道弯弯》等。这一次评奖既是对湖南之前一段时期文艺创作的检阅,更是攀登文学艺术高峰的新起点。
1982 年底,首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在 6 部获奖作品中,湖南占了两席,分别是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
“ 看见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代人都得了全国小说奖、名扬天下了,我很是眼热他们,就丢下剧团画布景的画笔拿起了钢笔。” 彭见明说。
那时候没有电话可打,小镇上的他要与外界联系,必须去到一个小小的邮政所里寄信,一来二去的便与那里的邮递员们混熟了。他们知彭见明是来这里写作的,便对他说:“ 你要写一写我们的乡邮员 ……”
1985 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山那人那狗》。之后,就有了那篇著名的《那山那人那狗》。1983 年,《那山那人那狗》发表于上海《萌芽》杂志,这是彭见明公开发表的第 5 篇小说,并荣获 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在这前后,从 1979 至 1985 年,连续 7 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湖南共 9 件作品获得殊荣,周立波、叶蔚林、韩少功、蔡测海、彭见明、何立伟、刘舰平等人榜上有名,成为全国唯一的 “ 七连冠 ” 获奖省份。与此同时,孙健忠、水运宪、谭谈等 4 人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湖南作家因此获得了 “ 文学湘军 ” 的美誉。这是湖南文学的 “ 黄金时代 ”。
稿源:(综合)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80907.html
标题:首届茅盾文学奖湖南独揽三分之一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