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湖南退耕还林效果多赢:山绿民富。
新华社采访人员 周勉 张玉洁
2001年到2017年,湖南省花垣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建勇每年都会在同一个位置,用同样的角度拍一张照片。17张照片记录的,是位于花垣县雅酉镇、在苗语里被称为“班邦任”的一座山头,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的美丽转变。
“看这些照片,有一种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奇妙感觉。”吴建勇说,就像看着一个婴儿,出落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他之所以有心拍下这些照片,不仅因为曾经在雅酉镇工作多年,而且一直负责当地退耕还林的技术指导。这组照片把吴建勇锻炼成了一名风光摄影“发烧友”,也让雅酉镇成为湖南退耕还林工程的“打卡景点”。
“以前整个雅酉镇,就和第一张照片一模一样,全是灰色的石头和黄色的土,即使有点绿,也被人砍了当柴烧。”雅酉镇东卫村村主任隆绍武回忆,“因为太穷,巴掌大的一块地,也要种五六株玉米进去。即便如此,一些人家还是吃不饱饭。”
自2001年以来,雅酉镇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15万亩,截至2018年底,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513万元,1621户村民户均获得1.55万元。当地还通过引导农民种植黄柏等中药材,开展苗绣培训等方式脱贫。目前仅东卫村就有“绣娘”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村民的生活富了,雅酉的山也绿了。在湘西,有一个美丽生态的特别指标——桃花虫,苗语叫作“达给吾”。每年3月桃花盛开,正是以水蜈蚣为代表的七八种小水虫最鲜嫩肥美的时节,苗家人会成群结伴到河里将它们捞上来,做成看起来吓人吃起来却无比鲜美的原生美食。隆绍武说,这道在雅酉消失了几十年的佳肴,如今又出现在村民的餐桌上。
东卫村中断了几十年的酿酒手艺也被重新拾起来。村民石少辉带采访人员来到一处天然山洞,洞外是35摄氏度的高温,洞里的体感温度却只有12摄氏度左右,储藏在这里的2万多斤苞谷烧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石少辉说,家族的酿酒手艺已经传承了近百年,但因为环境恶化,河浑溪浊,父亲已经很久不酿酒。如今水质变好,自己一年酿的酒抵得过父亲过去几十年的总和,“洞藏苞谷烧”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板栗树乡新寨村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17年间,村里的森林覆盖率从46%增加到了79%,广种薄收的坡耕地不见了踪影。
“我10岁就会做饭了,因为那个时候经常要去给天不亮就上山干农活、天黑才回家的父母送饭。”35岁的村支书陈文杰告诉采访人员,自己几个小学同学,甚至因为要这样顾及家里的红薯玉米,加上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
重披绿装的山林开始用另外一种方式回报村民,以黄牛养殖为主的林下种养经济每年带来可观的收入,一些村民去森林里捡菌子,一年也能有2万元收入。新寨村村民还发明了“定时鞭炮”,用来和越来越多的野猪、黄鼠狼“作斗争”。
益阳市安化县是全国闻名的“黑茶之乡”,全县通过第二轮退耕还林新种的1.3万亩茶叶,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马路镇蒋坪村村民蒋山川告诉采访人员,自己的180亩坡耕地以前种黄豆、红薯,每亩纯收入只有100多元,如果把自己的工钱算进去,几乎等于白干。现在,即使是收入最低的茶叶分拣工人,每月的收入也接近2000元。
安化白沙溪茶厂通过退耕还林新增了500亩茶叶基地。茶厂总经理刘新安介绍,茶农除了获得国家的退耕还林补贴外,还能得到土地流转费和在茶园打工的收入,等到茶园有了效益,还能从村里分红。
稿源:(新华网)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74489.html
标题:湖南退耕还林效果多赢:山绿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