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方


首页 > 人文 >

江景房|江景房小史:以前多住穷人和外国人( 四 )



按关键词阅读:

沿河无法成为居民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洪水的威胁。据统计,在清代前期(1644—1839)近200年的时间里,长沙发生了19次较大的洪涝灾害。民国时期有关洪水的记载就更加详尽。如《长沙通史》记载,1927年5月,长沙一带“自十一日以来,淫雨为灾,湘江水势大增”,三日之间,河水遂由十二尺涨至三十一尺许,始则上岸,继则河街,迨至十六日则已入城矣。计由南门起,沿学宫门、小西门、大西门、太平门、福星门、草潮门(潮宗门)、通泰门,以至新河带房屋棚户,概行淹没,河街上水深数尺,民船在街上来往渡人。

可见孤悬城外的河街,在遇到洪涝灾害时,往往是首当其冲的,十分不利于居住。

现代化驳岸修建后,湘江边开始出现“江景房”

这种沿河破败的景象似乎在长沙开埠后,一转新局面。

据《长沙通史》记载,1904年长沙开埠后租界区设立在北门外,但北门外“沿河一带,目前于轮商贸易尚未便利,特议于关章所定起下货物处之沿河地段,即自永州码头起,下至西门鱼码头止,准各轮商指明租用”。因此,很多洋行都在城外河街与江岸上建造楼房,以致洋楼耸立,鳞次栉比,宛若闹市。许多外国公司在大小西门的上下河街、太平门外正街与上下河街、潮宗门外设立了办事处所。


稿源:( 潇湘晨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442114.html

标题:江景房|江景房小史:以前多住穷人和外国人( 四 )


上一篇: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从严调控基调不变,3.0特征更明显

下一篇:霍金|最强黑洞导游团!跟着爱因斯坦、霍金穿越生死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