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北农的科技战略?
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如何理解大北农的科技战略?。来源是投资禅院。
投资禅院,价值投资者的禅修院!
价值投资的时代,投资禅院值得您关注!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文 | 天风农业
摘要
1、公司战略方向是什么?——服务农业的高科技企业
从实际经营来看,公司是一家知行合一的企业,科技创新是公司的立企之本,公司本质上是一家服务农业的高科技企业。超5亿元的年研发支出,远超A股所有农业企业。科研投入给公司带来高端猪饲料、种业、动保等高壁垒、高毛利的业务收入,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公司成长空间在哪里?
1)养殖规模化推动高端猪饲料行业集中度提升,高端猪饲料市场待开发。由于配方研发及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年出栏50万头以下养殖场自建饲料厂不具备明显经济效益。在可预见的8-10年内,约70%的生猪存栏都将是高端乳猪料的目标市场。其中,作为公司目标客户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对技术服务需求大,粘性强,使得公司市占率的提升成为可能。
2)生物育种研发领先,静待市场开放。公司在生物育种领域投入多年,研发成果遥遥领先业内同行。目前,公司已经完成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大豆育种的商业化准备。当前,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育种的政策松绑趋势渐明。一旦政策落地,将为公司打开一片蓝海新市场。
3、如何保证成长?——普遍持股,以机制推动战略落地及销售模式升级
1)股权共享模式:公司充分信任充分授权自主创业的事业平台、资智股份化的理念,带来了员工的普遍持股与利益绑定。2017年,公司将最有饥饿感的85后骨干提拔成片区负责人,并将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全部授予1484名中层业务骨干。通过将股权激励行权与盈利目标相挂钩的方式,中低层员工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激发新一轮创业热情。
2)销售模式升级:公司销售人员从高峰时的16318人下降到16年的9650人,凭借企业文化带来的执行力以及人才储备的优势,以技术服务落地猪场服务,目前公司直销比例已超60%。不仅带来费用率下降,而且人均绩效提升显著,推动ROE在2017年明显抬升。销售策略的改变与落地,预计将推动公司高端料市占率在未来三年从当前8%提升至20%!
总结:公司的本质是服务农业的高科技企业,养殖规模化为公司高端料市占率的提升提供了契机。生物育种领域的积累为公司长期成长储备了空间。通过员工普遍持股、提拔年轻业务骨干、将股权激励与业绩发展目标相挂钩,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与效率提升,是公司实现当前新一轮增长的根本保证。我们预计,公司2017-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16.1、19.5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9、0.38、0.46元,同比增长40.49%、29.88%、21.41%。当前股价对应2018年业绩仅17倍市盈率。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猪价大幅下跌风险;饲料销量不达预期风险
正文
1. 前言
大北农集团建立于1994年,于2010年4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业务分为六大板块,包括饲料、养殖、疫苗动保、种业、植保、互联网业务。上市初期,公司主营业务为饲料、动保、种业、植保。2015年公司开始布局猪场业务、农业产业互联业务,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由于饲料业务是公司收入及利润的主要来源,一直以来,市场投资者将公司定义为一家低壁垒的饲料生产企业。面对下游养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也产生了分歧。核心争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司究竟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二是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在哪?三是公司如何能够实现后续的增长?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从实际经营来看,公司是一家知行合一的企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很明确的展示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及路径,即公司是一家服务农业的高科技企业,而不是一家单纯的饲料企业。
由此出发,就可以很好的理解问题二,公司成长空间在哪里。一方面高研发投入给公司带来的高壁垒与高毛利。微观层面,公司的高端猪饲料业务不仅不会在养殖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萎缩,反而会借助规模化养殖场快速发展的浪潮迅速提高市占率;宏观层面,公司每年超5亿元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打开了长期成长空间。不仅是高端猪饲料,包括生物育种、动保疫苗、农业互联网,都是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当转基因育种政策放开之后,公司在转基因育种方面的长期持久投入带来的领先地位,将极大的增强公司的盈利弹性。
最后,关于第三个问题,当有了技术有了过硬的产品之后,企业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人。公司充分信任充分授权自主创业的事业平台、资智股份化的理念,带来了员工的普遍持股与利益绑定,在经过三年的业务调整之后,是推动公司新一轮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从企业文化看发展战略:科教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战略构思的根源。从企业文化上,更能够理解公司的发展决心。根据公司公告,在公司观念体系下,包括时代观、农业观、企业观、工作观、成功观、生活观。其中,公司的农业观包括以下5点:
1、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路;是最大、也是最富潜力的行业。
2、农业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动力。
3、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实际,农业是生物技术主要的体现产业,农业的内涵已由传统农业扩展成食物农业、医药农业、能源农业、生态农业、金融农业等。
4、奉献农业、服务农业是当今有志之士则无旁贷的时代责任。
5、农业将迎来伟大的变革,致力于农业是成就自我的最好平台。
基于公司的价值观,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
报国兴农(产业报国、科教兴农)是公司的使命。所谓的报国兴农,就是要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来报效祖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来振兴农业、来带动农民致富。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是当代青年报效国家的有效途径。通过科技服务和知识传播振兴农业、奉献农业是全体大北农人责无旁贷和令人自豪的责任。
争创第一是报国兴农的具体体现。而共同发展是实现报国兴农、争创第一的方法与途径。共同发展是与员工、股民、事业火爆、专家、同行、社会、国家一起发展,构筑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营造一个伙伴式共同创业的财富机制,让广大农村创业者轻松创业,快乐致富。
公司将自身的发展归功于三大法宝:企业文化、充分信任充分授权自主创业的事业平台、资智股份化。
具体而言,企业文化(使命共同体)是大北农的经营哲学、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共同的价值观。
信任(事业共同体)是团队的理念,充分信任是创业氛围。充分授权是激发团队创业激情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员工、提高员工领导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事业平台是在公司文化与愿景的同龄下,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资智股份化(利益共同体)指的是大北农的发展和财富创造是由出资者、出智者企业家群体与知识劳动群体共同完成的。通过齐全、共同发展奖励计划、持股创业、扶持创业的形式使更多的员工成为大北农的股东与主人。通过“大北农事业财富共同体”让更多的视野伙伴参与并分享大北农发展的成果。
从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看出来,公司经营中有两个核心特点,一是利益共享机制,二是重视科研投资。大北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企业,这两点正是推动大北农新一轮成长的核心动力。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3. 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服务农业的高科技企业
3.1. 科研投入行业居首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创立之初就确定“技术创新”为引领发展的中坚力量,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农业事业。依托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瞄着“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战略,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 的发展目标。
为实现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目标,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公司依托中关村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立企之本,以饲料、动保、种业为科技创新产业主体,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对科技的追求落实到实际的经营过程之中。从历年报表上看,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左右。2016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5.25亿元,在申万农林牧渔行业高居榜首。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公司每年的巨额研发投入,主要用于高端人才招募、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根据公司公告:
2010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508 人,其中拥有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5名,博士30人,硕士151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拥有近100名博士、700多名硕士和养殖专家组成的1,630多名的核心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总数8.3%,其中国家“ 千人计划” 人才4人,“ 海聚计划”人才2人,中关村“高聚工程”人才2人。公司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在站院士12名,建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在站及出站博士后24名,高端人才数量居于行业前列。
目前,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和三个国家级科研机构(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八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依托研发平台,公司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投入品。通过“集成测试创新平台”与“成果中试熟化转化”两大自主创新特色模式,在新基因新材料挖掘创制、标准化生测体系建立、基因组编辑、杂种优势利用、免疫诱抗蛋白、霉菌毒素检测、乳酸菌多层微囊包被、猪腹泻疫苗研发及防控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开发出多种新型饲料添加剂、生物饲料、水稻和玉米新品种、动物疫苗、动物保健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品。
仅2017年上半年,公司新增申请专利51件、授权专利20件;新增申请植物新品种权44件(水稻27件,玉米17件),授权6件(水稻4件,玉米2件);国审水稻品种15个、国审玉米品种12个。而2016年,公司则获得北京市新产品认定7项、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项、疫苗临床批件2项,玉米水稻品种通过审定11项次,其中国审4项次。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截至2017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11件,累计授权301件;累计申请植物新品种权440件,累计授权121件;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4项,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项;国家审定作物品种64个。
3.2. 研发高投入铸就竞争壁垒
毛利率是公司竞争壁垒的最好表现。高毛利代表高壁垒。持续的科研投入和显著的创新成果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公司主营的高端猪饲料、疫苗动保、种业、生物育种、互联网业务等都是依赖研发创新、具有高技术壁垒同时创造高毛利的业务。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分业务来看,公司研发投入主要投入到生物育种、疫苗动保以及饲料三大业务。
3.2.1. 饲料:聚焦高端猪饲料
公司核心业务——饲料——聚焦的是高壁垒的高端猪饲料。从产品结构上看,2016年,公司饲料销量399.78万吨。其中,猪饲料328.47万吨,水产料38.75万吨、禽饲料8.39万吨。我们预计,2017年,公司猪饲料销售约370万吨,同比增长约13%。其中,预混料约40万吨,教槽料、保育料、母猪料等前端料销量约80多万吨,即公司高端料销量达到约120-130万吨,占猪饲料销量近三分之一。
由于公司采取的是以“大乳猪料”(即高端猪饲料,主要包括预混料、教槽料、保育料、母猪料四种)为核心的高档高端产品策略,使得公司的饲料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同行。在竞争者众多、全国饲料销量增速放缓的产业环境下,公司饲料业务毛利率还能持续的提高,正是公司饲料产品竞争力的最好体现。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3.2.2. 种业:技术积累全国领先
在种业方面,生物育种方面是公司研发投入最多的地方。公司育种投入分两部分:常规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常规育种:实力强劲
公司自主育种能力强,且成绩斐然。公司杂交育种主要集中在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两方面。截至到2017年6月,公司自主育种118个,其中国审品种64个(玉米8个,水稻56个)、省审(认定)品种54个(玉米40个,水稻14个)。据全国农技中心2017年7月底数据,公司自主选育审定的水稻品种C两优华占,2016年推广面积达326万亩,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第一大品种;公司独占开发的水稻品种天优华占,2016年推广面积达323万亩,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第二大品种。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生物育种方面:遥遥领先
公司在2010 年就成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生物技术中心是大北农在生物育种上的最大优势,目前拥有接近120人的国际领军人才团队,该中心专注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与农艺性状研究,技术创新以基因分子平台、分子标记平台、抗逆基因挖掘、规模化转基因平台为重点,以提高作物产量、抗旱性及抗病虫能力,改善作物营养状况。
目前,根据农业部公告,公司是农业部“十三五”重点实验室中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也是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组里唯一一家企业。经过多年累积数亿元的投入,公司以成为国内生物技术研发的引领者,在转基因筛选及转化方面的科研优势遥遥领先。
例如,玉米基因转化效率达到15%,转化能力达到5万株/年,水稻转化效率达到30%,转化能力达到10万株/年,大豆转化效率5%-10%,转化能力达到1万株/年。而国内部分科研机构,由于投入不足,基因转化效率低,每年转化能力仅百株量级。目前,公司已经获得了50000个玉米高质量转化子,75000个水稻转化子和5000个大豆高质量转化子。转化子的获取,类似于杂交育种中种质资源的积累,是公司转基因育种产品持续进行迭代的基础。
3.2.3. 疫苗动保:厚积薄发
疫苗动保是公司的战略性产业。公司旗下动物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国商业化猪用疫苗和宠物用疫苗研发及检测诊断中心之一。该中心成立于2003年,现有科研员工约110多名,其中有20多名博士和60多名硕士,与国内外20多家著名大学和研究院所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中心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价值6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国内最全的5万份猪病毒库,具备可持续的研发和转化能力。我们预计,动保疫苗行业里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曾跟公司购买过技术使用权。
依托研究中心,公司在疫苗、兽药产品销售以及技术转让收费上成果突出。2017年上半年,公司疫苗业务技术转让收入超过4,000万元,同比增长近270%,疫苗业务利润同比增加约4,500万元,预计2017年动保板块有望实现5000-8000万元净利润。
4. 成长空间在哪里?
4.1. 养殖规模化推动高端料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截至2016年,国内饲料产量2.09亿吨,其中,猪饲料8726万吨。而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猪饲料下游养殖行业进入产业结构加速变革期。行业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一方面,大量中小散户因为环保无法达标而被强制清出市场,另一方面,依旧存活的规模化养殖厂,尤其是以上是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养殖集团,进入快速扩张期。而由于大型养殖集团一般都会自建饲料厂,因此,市场对于公司饲料业务的长期成长空间存在很深的疑虑。
与市场的主流观点不一样,我们认为:
第一,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出于降低养殖成本的考虑,大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倾向于自配饲料,猪饲料整体产业空间存在瓶颈。
第二,从长期来看,我国猪饲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从养殖产业的外部利润中心内化为内部成本中心。这也是为何除正大以外,欧美等地区并不存在独立的大型饲料集团的原因。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与低壁垒的中大猪配合料不同,预混料、前端料等高端猪饲料,由于其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仍将存在较强的市场需求,而且随着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将迎来市占率快速扩张的发展期。
4.1.1. 高端猪饲料市场空间始终存在——约2400万头母猪
有两类客户不属于高端猪饲料的潜在用户群体。一部分是年出栏在500头以下的散户。养殖只是副业,受观念、成本等限制,对于高端料的需求很低。我们预计,这类群体当前的出栏规模在30%左右。且随着环保政策收紧以及养殖机会成本的提高,在持续快速的萎缩。长期来看,这部分群体占国内生猪供应量不会超过10%。
另一部分是大型养殖集团。一般大型养殖集团均有自建饲料厂,这也是公司无法营销的客户。目前,温氏股份在全国设立的一体化公司,基本上是以出栏40-50万头,搭配20多万吨饲料产能。简单算一笔账。年出栏规模50万头的养殖企业,饲料需求量约16万吨/年。建设20多万吨产能的饲料企业,其建设投资约4000万元。由于行业内目前对大规模化养殖场普遍适用代加工模式,饲料企业20-30元/吨的代加工利润就是养殖场能够节省的成本,即每年节省成本400多万元,投资回收期约10年。从经济效应上看,年出栏达到50万头,已经是不少养殖企业开始考虑是否独立建设饲料厂的临界点了。
但从实际运营来看,而对于纯养殖业务起家的企业而言,年产20万吨的饲料厂,在大宗原料采购、品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并不一定具备优势。一旦自建饲料厂,就不再只是原先自配中大猪配合料那种简单加工,需要解决的是从预混料、前端料配方的研发和工艺调试。高端猪饲料的制造工艺要比普通中大猪配合料要复杂,如教槽料就需要经过二次制粒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高端料,尤其是保育料、母猪料,对于生猪后续生长速度、母猪生产效果影响较大,对配方研发的要求较高。因此,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的实际成本要比理论测算要更高。温氏股份的优势是在于已经具备较大的体量,新建配套饲料的一体化公司在配方研究、原材料采购方面基本不存在新增成本。
但不论如何,至少年出栏低于50万头的养殖企业,自建饲料厂的经济效益并不显著。2016年,全国仅温氏股份一家养殖企业生猪出栏规模超千万,达到1713万头,但市占率也仅2.5%左右,行业出栏规模第二的牧原股份当年也仅311万头。根据畜牧兽医协会数据,16年年出栏5万头的企业也就不到300家,因此,2017年,年出栏50万头以上的养殖场,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供应量的比例不会超过10%。随着这轮产能的快速扩张,其出栏量比在5年内是有可能提升到约30%以上的。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那么,扣除这两类群体,剩下的年出栏100-50万规模的养殖场(户),就是高端猪饲料的潜在客户。在散户和养殖集团此消彼长互相抵消的影响下,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8-10年内,约70%的生猪都将是高端猪饲料的潜在客户。按6.8亿头生猪出栏量,PSY 20换算成能繁母猪数量,则可开发的高端猪饲料市场容量约合2400万头母猪。
而对于大北农而言,我们预计,其2017年猪预混料销量约40万吨,教槽料、保育料、母猪料等前端料合计销售约80万吨。按1头母猪产20头小猪,年需1吨教保料、1吨母猪料、5吨中大猪配合料来计算,则80万吨前端料对应于40万头母猪需求,假设预混料平均添加比例5%,则40万吨预混料对应于约160万头母猪。即当前公司已经开发的客户群体约合200万头能繁母猪。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产品在市场渗透率上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4.1.2. 养殖规模化推动高端猪饲料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
而在这200万头能繁母猪中,公司核心客户群是存栏母猪100-500头的养殖场,即年出栏2000头-10000头。年出栏超2000头生猪,意味着存栏约1000头,这是一个接近家庭农场的养殖规模。即大于这一规模的养殖场,以家庭劳力为核心的管理养殖能力已经无法支持养殖需求,需要以外聘工人为主要劳动力。而且由于投资规模较大,折旧作为成本核算不可避免。当前这类群体的共同特点是:
1、只要还能存续经营,意味着环保基本达标;
2、只要有土地,扩张养殖规模的积极性极高;
3、养殖成本偏高;
这三个特点,其背后正是公司提升市占率的可能性所在。 首先,既然环保基本达标,这就意味着做为公司的现实或潜在客户,不会因环保政策的收紧而消失。公司2013年以来的痛苦转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原来构建在中小散户基础上的经销商体系,随着散户的退出,潜在客户群体消失。
其次,客户的发展意味着产品需求的增加。而且,相较于原先以中小散户为目标客户群体,开发一家规模化养殖场带来的市占率提升将远比开发中小散户来得显著,也有利于营销成本的下降。
最后,养殖成本高,意味着通过满足养殖场的技术服务需求,尤其是驻场服务,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快速提升公司的产品销售规模。而且通过服务方式建立的合作关系,需要时间来积累信任,具备较强的客户黏性。更为重要的是,猪场服务,虽然服务形式和内容各家饲料厂都可以模仿,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服务执行力与人才储备上。而两点,只有龙头企业才具备优势。
此外,关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不仅高端料市场趋势如此,整个饲料行业,也明显体现出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趋势。根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在当前这个饲料景气周期中,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出现了明显分化。2017年上半年,月产1万吨以上规模企业产量同比增长 2.5%;月产0.5~1万吨规模企业产量同比下降11.7%;月产0.5万吨以下规模企业产量同比下降7.1%。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总之,高端料的生产、需求特性决定了其市场需求始终存在,且短期内难以萎缩。饲料产业本身就处于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在下游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凭借执行力及人才储备的优势,通过紧密的猪场服务,是提升市占率的有效手段。而这也是公司未来3年最主要的成长空间所在。
4.2. 生物育种留下广阔成长空间
4.2.1. 国内转基因育种商业育种政策放松趋势明确
首先,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政府不可能放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积累。粮食安全国内农业政策的底线。而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提高粮食产量,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当前国内种业采用的杂交育种技术是兴起于1860-70年代的育种技术。转基因作为世界育种领域的最新技术,其对于杂交育种的优势,最终反映出来的并不是单纯的种子品种性状之间的竞争,而是包含农药、除草剂等整个种植体系上的超越。通过转基因性状的植入,有利于减轻国内农业生态污染、有利于稳定粮食产量。
其次,转基因技术是实现国内育种水平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目前,国内种子企业在杂交育种环节与国际种业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种业是一个技术积累效应很明显的行业。从孟山都超越先锋种业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来,国内想要在国际育种领域有所地位,就必须在传统杂交育种体系之外重新找到新的育种方法及方向。
总之,从国家层面出发,政府是不可能因为社会舆论的争议而放弃这一技术领域。即便不放开商业育种,也至少将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进行技术研究积累。而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1983年转基因烟草问世,并于1986年获得批准进行田间试验,再到1996年开始商业化种植。1999年,政府启动《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正式开始转基因研发专项。之后受国内舆论影响,发展一度停滞。但国家从未放弃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化推广努力。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2016年4月13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首次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转基因发展战略:转基因产业化循序渐进,未来中国将按照“非食用”(如棉花)-“间接食用”(如玉米、大豆)-“直接食用”(如水稻、小麦)的路线图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在此基础上,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科技规划,规划指出,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标志着国内转基因政策重大突破。
4.2.2. 国内转基因技术已经为商业化做好准备
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863”计划,正式把换基因作物列入国家发展重点,转基因作物正式与载人航天、登月工程、信息技术等项目成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转基因技术开始处于国家整体战略规划的重要位置。1996年,我国投入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达到47种,设计各类基因103种,接近20种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及环境释放阶段。
1997-1998年,中国农业部共批准5种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生产,包括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延熟番茄、抗病毒甜椒以及番茄,随后,转基因木瓜和转基因杨树也批准了商业化生产。转基因作物进入商业化阶段需要经过两个程序:一是依次通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四个阶段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二是获得农业部的品种审定证书。
目前,我国转基因育种在各个转基因品种均取得重大成果:
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中最大的成果是抗虫棉花。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植物抗虫害的Bt基因,并获得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和品系。目前,抗虫棉花仍是我国主要种植的转基因品种,国产棉花中95%都来自于转基因。
转基因水稻是我国在全球转基因技术领先的成果之一。1995年,中国农科院开始Bt抗虫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工作,1999年获得农业部成果鉴定,开始中间试验。2002年,中国农科院Bt抗虫转基因水稻完成环境释放,2003开年开始生产性试验。随后多个抗病虫性的转基因水稻都进入生产性试验阶段。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首次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并批准在湖北省种植。但由于“转基因水稻事件”以及“反转”人士的反对,获得安全证书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一直没有完成品种审定,因此转基因水稻难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目前我国已批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进口安全证书,但目前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的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目前,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研发方面已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虫转基因玉米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独创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已经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并完成了产业化的准备阶段,具有知识产权的转EPSPS基因耐除草剂玉米和转Bt基因抗虫玉米也已经进入生产性试验和环境释放阶段,均具有产业化推广的优势。2015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科技研究所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继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并过期后,再次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4.2.3. 公司生物育种技术领先,市场潜力巨大
公司转基因育种主要集中在玉米及大豆领域,目前已经掌握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玉米种子育种技术储备。玉米抗虫转基因产品已经开发到第四代,抗除草剂开发到第三代。大豆抗虫、抗除草剂品种均已开发到第三代品种。其中,第二代品种则进行到环境释放阶段。第一代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均已完成生产性实验,正在等待安全生产证书的发放,具备准商业化潜力。
从产品定位上,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种子未来将主攻国内,大豆主攻南美。
在国外,公司已经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机构达成合作。早在2015年6月,公司就在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农业部长论坛上,与与阿根廷Bioceres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阿根廷Bioceres公司股东包括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INDEAR)等研究机构及上百家拉美地区农场,长期投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及种植。合作方式是由拉美企业提供当地种子资源,大北农提供自主研发种子技术,培育出符合当地使用的种子;研发成功后将结合当地农场及渠道资源在拉美进行种植推广。阿根廷市场转基因大豆市场,预计将是公司转基因研发投入最早实现变现的区域。
在国内,公司已经与10多家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与20多家国内主要玉米种子企业建立生物技术品种合作关系,预计未来将通过技术授权收取专利费的形式实现技术变现。
总之,公司生物育种业务属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阶段。转基因领域的持续投入,为公司的长远成长奠定了基础。一旦转基因育种政策在国内进一步放开,公司种子板块具备极强的盈利弹性。
5. 如何保证成长?——普遍持股,以机制促发展
5.1. 机制促发展
一切公司的战略与规划的落实,都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如何激发员工的热情,是每一个公司管理层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我们前文所述,充分授权充分信任自主创业的事业平台以及资智股份是公司的核心理念。通过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创业平台以及普遍的持股,来激发员工的激情,这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
公司在生猪养殖业务上采取的机制,正是对此的最好体现。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司饲料产品销售,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行生猪养殖业务布局,将其定位于未来饲料业务的配套产业。
与其他饲料企业由总部统一制定方案进行产业布局不同,2016年,公司提出“养殖大创业战略”,采取的是“创业型员工+平台+公司+猪场“的新型养猪模式。即:鼓励公司与员工、合作伙伴、有一定规模或资源的养殖企业、养猪合作社一起组建新型的养猪管理服务公司,并通过自建、租赁、合作、购并等模式迅速做大做强,依托猪联网统筹猪场管理、集中采购、生猪交易和养猪资金的解决方案。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目前,公司已经在原有饲料六大片区的基础上,创建了六大养猪创业平台,由原大区负责人全职负责养猪业务,并鼓励核心员工筹资入股,通过普遍入股与搭建平台,激发员工的养殖创业激情与积极性,为公司3-5年后的成长奠定产业基础。
当面,面对饲料产业的新一轮发展需求,公司采取的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与股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员工创业激情。首先,公司通过“公平公开、能上能下”的晋升、激励机制,在原饲料片区负责人全面转型养殖的基础上,大力提拔年轻业务骨干。当前公司饲料业务板块20多家分公司中,绝大多数为80后年轻干部。而这群人正是最有饥饿感、最有拼搏激情的群体。
公司以3.76元/股的价格,向饲料产业1484名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中层管理人员(不包括公司董监高等高级管理人员)授予14,232.4743 万股限制性股票。行权条件是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相比2016年增长不低于40%、68%、90%。即2017-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不低于40%、20%、13.1%。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通过普遍持股来实现利益捆绑,增加员工归属感与积极性是公司的一贯思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激励将与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实现与否相挂钩。若分公司未能实现盈利目标,则全省都将取消其股权激励行权资格。
这种将股权激励行权与盈利目标任务相挂钩的方式,使得公司中低层员工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再次激发公司新一轮创业热情。而这也是公司能够实现新一轮成长的根本保障。
5.2. 转型获新生
有了机制,剩下的就是具体的落地执行。通过激励机制推动转型的落地,是公司得以重获增长的最根本动力。
从2015年开始,公司对销售队伍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方面,对年纪稍大的销售员通过离职、鼓励养殖创业、分流到企业产业等方式进行缩减。另一方面,对留存销售人员进行频繁的技能培训,使其具备猪场服务能力,从原先的产品销售向猪场服务人员转型,实行驻厂服务。
经过调整,公司销售人员从高峰期的近16318大幅缩减至2016年底的9650人。我们预计,17年公司饲料业务销售人员有可能将进一步下降至七千多人左右,而且是以技术服务人员为主。随着猪场服务的落地,公司的销售模式也从原来的经销为主变成以直销为主,对猪场的直销比例已经达到60%。而且,随着销售人员结构的优化,公司的三项费用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5.3. 高管增持背书增长
与员工持股相对对应的,从2016年5月起,公司实际控制人及高管对公司进行持续增持。截至2018年1月9日,公司实控人及高管总共增持公司股票1955.64万股,增持均价6.1元/股。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邵根伙博士累积增持1854.55万股,增持均价6.11元/股。公司高管的持续增持,彰显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战略|科技|理解|猪饲料|动保---小编总结的本文关键词
- 看北方人是如何冻饺子的,南方人表示看不懂,网友:太“壕”
- 如何像李子柒一样火爆朋友圈?这一组绝美照片会给你答案!
- “鸟巢”,住了百只小鸟,没人知道如何筑成
- 自古华山一条道,华山栈道到底是何人所修,如何修得?
- 探索: 23个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
- 佳能神镜200mm 1.8L,教你如何拍嘉际和姑娘!
- 如何用智能手机相机拍摄烟花照片
- 如何用诗句形容四季之美?
- 在零下38℃的贝加尔湖看蓝冰,如何做好保暖措施?
- 马尔地夫度假旅行如何选择岛屿?这篇攻略让你不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