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性、异质性及其引申含义(上)( 六 )
在上述制度安排作用下,我国在初始条件极度不利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且独立的工业体系,并相较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实现了国民经济秩序的恢复,以“两弹一星”作为主要标志的国防工业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在市场机制严重缺位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中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推动经济发展,必然伴生的是资源配置低效率和微观主体缺乏经济活力,其最终结果是将国民经济带入“普遍贫困”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明显的例证是:1956至1977年,我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从601元下降至576元,同期人均粮食产量则从306.8公斤下降至297.7公斤。在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之后,这种极度严峻的经济格局倒逼中国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由此派生的经济制度选择。
另一个切入点是经济体制比较的理论及国际经验。从经济理论的角度看,企业、居民、地区、国家均面临着资源稀缺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内在冲突,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随即成为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制度选择的关键问题,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正是人们为了解决稀缺资源配置问题而提炼概括出的两种典型方式。
- 中国最刺激的电梯,300米的高度2分钟到达,玻璃栈道算什么
- 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冬捕开始啦,渔民直接用湖水煮鱼,味道太棒啦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被称为风水第一城,如今都不收门票
- 世界第一夺命公路,从中国到菲律宾必经这里,引来无数游客挑战
- 中国“唯一”以货币命名的城市,5000多年不改名,你知道是哪里吗
- 中国“最爱国”的玻璃桥!仅凭8根柱子支撑建在狼牙山山顶上!
- 中国的垃圾食品,成为非洲炫富的资本,女性还用来相亲
- 中国实力最强的地级市,GDP将破2W亿大关,却至今没有自己的机场
- 当年中国花费20亿,在废石坑里建造的酒店,现在怎么样了?
- 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谁才是中国舌尖上的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