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不再"办社会" 社会服务职能谁来接?( 三 )

子弟学校、职工医院……职工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导致国企办社会的种类繁杂。

中国石化曾对下属企业所办社会职能进行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所涉及的社会职能,从医院、幼儿园、学校、就业到火葬场,中国石化全有。”

国企办社会曾是弥补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不足的必然选择,也是很多国企职工和家属的共同记忆。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历史产物已经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

“在一些小区,大多数房子里住的早已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却还需对水、电等提供补贴;企业办的医院、学校,硬件条件很好,却受制于僵化管理,市场竞争力差。”张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2016年7月13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约1.66万个,其中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管理机构约4900个,国有企业因办社会职能每年需承担费用1400多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央企层面,就有“三供一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教育、医疗和消防市政等五类社会职能机构约8000多个,年度费用约800亿元。据介绍,800亿元的年度费用,主要指央企为了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每年需要从企业的盈利收入中拿出进行补贴的部分,也有很少一部分是政府对一些困难央企的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