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辉瑞普强“弃集采”后业绩首降,国产替代令跨国药企进退两难


药品|辉瑞普强“弃集采”后业绩首降,国产替代令跨国药企进退两难
文章图片
跨国药企中国区业绩“变脸” 。
作者:雷公
来源:健识局
【药品|辉瑞普强“弃集采”后业绩首降,国产替代令跨国药企进退两难】全文1801字 , 阅读需5分钟
药品集采对进口原研药的影响越发明显 。 今年各大跨国药企三季报里 , 中国区业绩迅速“变脸” 。
近日 , 辉瑞公布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全球收入为121.31亿美元 , 同比下降4% 。 其生物制药部门在第三季度实现了4%的增长 , 达到102.15亿美元 。 但是 , 普强的收入却同比下降了18% 。
辉瑞普强是辉瑞非专利品牌和仿制药部门 , 今年三季度销售额仅为19.16亿美元 。 辉瑞方面解释 , 受立普妥和络活喜未进入药品集采的影响 , 普强中国区业绩出现下滑 。
这是普强的立普妥、络活喜在退出集采后 , 首次披露销量同比下滑 。 2019年国家药品集采启动之初 , 普强这两款明星品种因降价幅度不到位 , 而未能进入集采之列 。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判断 , 辉瑞凭借强大的营销能力 , 或许能在院外市场赢得另一番天地 。 据辉瑞2020年中报显示 , 受立普妥和络活喜的推动 , 普强中国收入增长了17% 。
普强的业绩增长在当时引发药品集采“中标死、出局生”的行业讨论 , 并直接导致了今年8月 , 第三批药品集采上海开标时 , 辉瑞、默沙东、诺华、阿斯利康、礼来等多家跨国药企的26个原研药品种并未选择降价 , 主动放弃集采市场 。
不过 , 辉瑞三季度的表现证明:随着药品集采进入常态化 , 未来医药市场上 , 跨国药企进口原研药的收入将彻底摊薄 。
药品|辉瑞普强“弃集采”后业绩首降,国产替代令跨国药企进退两难
文章图片
销售受药品集采影响
大批进口过期药销量大降
因药品集采而销量受到影响的跨国药企 , 绝不仅仅是辉瑞 。
赛诺菲在第三季度业绩公告称 , 波利维、安博维和亚莫利三款产品受药品集采影响 , 销售额分别下降64.1%、37.8%和44.4% 。 而赛诺菲中国市场第三季度整体收入 , 也同比下降8.9% , 为7.75亿美元 。
阿斯利康的集采品种易瑞沙前3季度销售额为2.01亿美元 , 销量下降40% 。 值得注意的是 , 阿斯利康披露:未中标品种倍林达、可定和洛赛克的销量也在新兴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有分析人士指出 , 在药品集采的背景下 , 进口原研药已逐渐失去了公立医院市场份额 。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部署 , 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 正是中国医保实施战略性购买的重要“筹码” 。
此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刘国强初步预估 , 目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 , 如果可以替代原研药品 , 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医保费用数百亿元 。
事实上 , 早在2018年4月 , 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中 , 进一步提到“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 。
这一政策推出 , 不仅加速了一致性评价的改革步伐 , 也让医疗机构大规模使用过评仿制药找到了政策依据 。 纵观目前医药市场的表现 , 今后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 而原研药的优势也早已不复存在 。
可以预见的是 , 中国市场不再是大批进口原研药的“利润奶牛” , 今后将被同质价优的仿制药瓜分市场 , 利润将会被摊薄 。
药品|辉瑞普强“弃集采”后业绩首降,国产替代令跨国药企进退两难
文章图片
拜唐苹销量增长40%
依然难抵降价的损失
尽管进口原研替代已成大势所趋 , 那跨国药企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
11月8日 , 拜耳处方药全球总裁Stefan Oelrich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 , 拜唐苹降价后 , 其销量从年初开始增40% 。 他认为 , 中国市场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 因此不久就会实现正向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