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工程”:34698人“搬”向新生活——张家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二 )


永定区确立生态旅游、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后续产业重点 。茅岩河镇温塘集中安置点,选择在漂流入口1000米之内的集镇中心,引导搬迁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把安置点打造成风景点 。
慈利县形成了安置点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与集镇农贸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农村商贸发展模式等6种扶贫模式 。在赵家岗土家族乡的安置点,引进两家制鞋企业,依托扶贫车间解决务工,工人月薪达2000元左右 。
桑植县以白茶、粽叶、藤椅加工三大品牌产业为重点,以猕猴桃、雪莲果、蜂蜜等产业为辅,盘活“扶贫车间”,带动搬迁户就业 。瑞塔铺镇集中安置点引进张家界康华粽叶等3家扶贫工厂,安排搬迁户就业157人,实现了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 。
武陵源区采取“合作社+贫困农户+基地”的模式进行委托帮扶,先后投入130万元,培育了天子山葡萄园和协合黄金茶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由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同意组织生产管理、营销,易地扶贫搬迁户享受分红 。
张家界还把就业培训作为重点,结合搬迁劳动力特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培训,累计培训搬迁群众5698人次 。
对症开“药方”,搬迁与脱贫终于同步完成 。目前,张家界100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均制定了“一点一策”后续产业发展方案,累计建成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56个,吸纳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就业772人,依托安置区周边经营主体共141个,吸纳搬迁群众3224人,后续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 。
发展,奔向“新生活”
2019年开始,张家界易地扶贫搬迁转为以后续扶持为主 。为此,该市坚持“建设标准化,管理系统化,机构规范化”,让所有搬迁群众以崭新的姿态奔向新生活 。
想尽一切办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保障搬迁群众安全饮水、交通出行、电力通讯等基本要求 。目前,全市所有集中安置区均实现通水、电、路、有线电视、网络,有条件的安置区配建和设立了卫生室、图书室、便民超市等 。新建(或改扩建)学校8所、幼儿园2所、医疗卫生设施15个、社区服务设施29个、综合活动室23个、文化广场46个,实现了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基本保障到位 。丰富精神生活,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张家界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扶志奋斗教育,通过开办感恩讲座、横幅标语等,引导贫困户形成感恩党、感恩社会,组织开展文明户、卫生户、致富标兵、好媳妇、敬老模范等各类评比,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培育美善人生,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
保障搬迁群众基本权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张家界明确必须严格执行搬迁群众原承包地的承包经营关系长期不变,惠农补贴、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分配等不因搬迁而改变或取消等相关政策 。落实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政策及参保优惠,确保不因搬迁出现漏保断保问题 。
195个集中安置点,96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698名搬迁群众;窗明几净的新房,便捷宽敞的道路,挣钱有奔头的产业,到处可见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这是张家界易地扶贫搬迁交出的答卷,也是张家界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
【“头号工程”:34698人“搬”向新生活——张家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如今,这场奔向“新生活”的考试并没有结束,张家界也仍将踏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