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晋祠园林景观的珍品
文章图片
晋祠,以文脉博大精深而著称。《晋祠志》曰: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位于悬瓮山麓的晋水发源处,是为祭祀西周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得名。晋祠际山枕水,碧流涌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馨;殿堂林立,庭院幽深;情景交融,人文荟萃,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历久弥新的珍品。
【 珍品|晋祠园林景观的珍品】 谓晋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珍品,是因为它造园的叠山、理水、植物、建筑等要素都具有别致的美。晋祠的山不用叠筑,它本身就有悬瓮山。悬瓮山是一座历史名山,还是一座奇特的山,遍布着故事传说和遗迹。李世民在《晋祠之铭并序》中描述此山“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千寻,横天耸翠”。站在悬瓮山顶,“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古并州可一览无余。有了山,就有了水,而且曾经是智伯、赵光义分别决晋水及汾水淹灌晋阳城的大水,只不过世事沧桑、星霜荏苒,善利泉和鱼沼泉渐枯,唯有难老泉尚在经年不息的流淌。这才有了唐朝李白的赞叹:“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才有了古老园林生生不息的灵气和活力。
论之晋祠的草本植物,可能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园林景观中,都难找到与之相比的历史长度和古老沧桑,晋祠从三千年前造园开始倒排细数,可能每一个朝代在此都有它的代表,可能每一种北方植物在此都有它的宗亲。晋祠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大展场。无论是宋金元明清,还是近代的本体建筑,它们的时代顺序都很完整,古典建筑的各种样式和风格都有呈现。有古建就有壁画,就有雕塑,更有建筑门楣上的眼睛——牌匾和楹联,这些艺术形式都是随着建筑的肇创时代而绘制镌刻的,它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自然也就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晋祠作为中国祠庙园林的典范,不仅造园的各种元素风姿绰约,而且它的园林景观也是古老奇迈。先秦地理著作《山海经》曾载:“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彼时的晋阳必是水草丰茂,田园肥美,乡民耕织稼穑,造园植木,早已培育营造出人文的华章。1500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即在其专著《水经注》中写道:“昔智伯遏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北齐魏收在《魏书·地形志》中也说:“晋阳西南有悬瓮山,……有晋王祠”。足见,至少在1500年前晋祠就存世了。在圣母殿北侧,苗裔堂前的齐年柏,则已岁近三千年,它扶靠的撑天柏也有1500年的树龄。在东岳祠前,还有一棵与齐年柏同庚的长龄柏,树冠约300平方米,苍古秃兀,乔树耸干,根如铜铸,磊柯多枝,森梢若茅,虬枝盘铁,半枯半荣,有若团鹏,乡民皆传细看其树冠分别可见十二生肖的生动形象。在晋祠博物馆里,关帝庙内的汉槐、东岳祠东的隋槐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树则随处可遇,而这些300年到10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都是经过C14交叉定点和科学测定后挂牌的。
晋祠的古建筑,在历史的跌宕中不断地重修、重建和添建,最早的唐叔虞祠在《水经注》里就有记载,现存的则是元、明、清时期不断翻修、扩建而展现的,而过殿内的乐伎塑像仍是元代作品,圣母殿前配置的献殿则是金大定八年(1168)就已建成,殿亭结合,木构卯榫,惟晋祠独有,从而为圣母殿增添了无比的威仪和尊崇。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殿内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8根柱子上的木雕盘龙也是最具特色的中华龙崇拜的杰作。大殿采用的“柱升起”“柱侧角”的营造法式,增强了建筑的曲线美和稳固性,是宋代建筑的优秀代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根据史料披露应该是北魏之前就有了,历代多有修葺,其功能和规制仍然是祠庙建筑的孤例,应该也是立交桥梁建筑的始祖。而晋祠博物馆里掩隐在古树名木中的其他殿堂楼阁、亭台桥榭,也无不显现出别样的古朴典雅与精致雄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