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多年以来 , 中国的家电市场都呈现着三足鼎立的局面 , 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家电巨头在市场上你追我赶 , 各有输赢 。就在去年 , 三家公司的营业额公布 , 海尔以2661亿的营业额稳居第一 , 超过了自己的老对手格力和美的 。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烫手山芋到如今的行业领军人 , 海尔这条成功之路 , 并不好走 。
一、临危受命
35年前 , 海尔面临的是关门大吉的困境 , 那时的海尔是一家不入流的电器加工企业 , 生产出来的电器质量问题频发 , 市场竞争力很差 。而且因为经营不善 , 身上还背着不少债 , 眼看就要宣告破产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个时候 , 是海尔集团的传奇人物张瑞敏临危受命 , 接下了这个即将破产的公司 , 张瑞敏面对的情况一团乱 , 一百多万的债务等着还 , 员工管理散漫 , 在车间里打牌闲聊 , 就是不愿意好好干活 , 厂规厂纪形同虚设 。
为了挽救海尔 , 张瑞敏开始了自己的"铁腕统治" , 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 赏罚分明 , 对于所有违章举动严肃处理 。狠抓产品质量 , 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允许流向市场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张瑞敏砸掉76台不合格冰箱的事迹 , 那就是张瑞敏为了警醒员工 , 提高质量而做出的狠心之举 。
但是狠是有效果的 , 这76台冰箱砸掉 , 虽然利益损失着实不小 , 却让所有员工明白了质量的重要性 , 从此海尔产品的合格率大大上升 , 海尔重质量的好口碑也传了出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瑞敏更是大刀阔斧地改变了经营模式 , 让普通员工参与到公司业务中来 , 8万多名员工 , 每一个人都是公司的经营体 , 每一个人都可以挖掘客户 , 形成属于自己的销售链 , 这样一来 , 海尔的潜在市场一下子变成了无限大 , 员工也充满了参与激情 , 这样的模式既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 更让员工增加了收入 。
在时间管理上 , 张瑞敏从1994年就提出一个理念——"日清" , 今日事今日毕 , 员工在公司工作 , 在有效的时间办有效的事情 , 而不是一味的加班加量 , 这个理念海尔坚持了二十多年 , 为的就是将效率提升到最高 。在张瑞敏的连番改革下 , 海尔"死而复生" , 从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旧企业 , 成为了中国电器制造业的代表 。
二、幕后英雄
而既然说了张瑞敏 , 另一个人也不得不提 , 这个人是张瑞敏三十年的老搭档杨绵绵 , 商业场上出了名的女强人 , 海尔的创业功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绵绵被称为海尔的"幕后功臣" , 她的名气虽然远不及公司的一把手张瑞敏那么响亮 , 但论起贡献 , 她为海尔付出的并不输给张瑞敏 。
杨绵绵和张瑞敏 , 当年都是海尔旧厂的老员工 , 当年海尔濒临破产时 , 许多员工纷纷辞职而去 , 杨绵绵却留了下来 , 选择和公司共渡难关 。杨绵绵当年 , 是公司里最优秀的技术人员 , 虽然当年的海尔死气沉沉 , 杨绵绵却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对创新技术的追求 , 她的这份执着 , 帮了海尔的大忙 。
【海尔|海尔:濒临破产,负债百万,砸冰箱警醒员工,逆袭中国家电之王】八十年代 , 张瑞敏为了扭转海尔的危局 , 从德国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线 , 当时这一套设备买下来要几百万 , 不啻为天文数字 , 而且有人说 , 生产线买回来也没有用 , 那时德国人的玩意儿 , 厂里没人会用 , 买来也会报废的 。
稿源:(图灵解密)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Yb5a2020.html
标题:海尔|海尔:濒临破产,负债百万,砸冰箱警醒员工,逆袭中国家电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