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在坚持扩大内需中 , 消费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全面促进消费 , 尽快培育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 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本报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分析建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扩大内需明确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 这是基于近几年国内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做出的战略判断和发展规划 。扩大内需不能仅仅理解为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 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扩大政府支出带动民间支出的宏观调控手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扩大内需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 ,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我们应当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 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创新、调整和升级经济结构 ,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拉动需求 , 以发展繁荣国内大市场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 , 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 例如消费取代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 这些变化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积极应对 , 筑牢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增强内在活力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举
近10多年来 ,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外贸和出口依存度持续下降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后 , 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突破50%和60% , 2006年达到64.20%的最高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 , 外贸依存度回落到50%以下 , 2019年中国外贸、出口依存度分别下降到31.71%和17.32% 。另一个特征是 , 总需求结构中的“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有所下降 。
中国经济两轮(1998年至2001年和2008年至2010年)扩大内需使国内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 2010年以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 , 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 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特别是服务贸易在经常项目中占比快速提高 , 加上逆全球化潮流的兴起、民粹主义抬头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以内需增长和国内市场为依托 , 经济增长呈现出内向化加强的趋势 。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战略性安排 。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 是要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 , 进一步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和创新积极性 , 进一步做强做优中国企业 , 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体系 , 不断提高中国产品乃至经济发展的技术和智能含量 , 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 发掘国内市场潜力 。经济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了 , 既可以化解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 又有能力和实力扩大国际大循环;竞争力提高了 , 产品和企业就可以不断走出去;市场和经济活跃了 , 外资外商自然会被吸引过来;经济实力增强了 , 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 , 对外开放水平必将随之提高 。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不能误读为“国内单循环” , 更不是“自产自销”或“关起门来搞建设” 。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抓好对内开放 , 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进一步放开 , 营造更宽松更便捷的营商环境 。
多途径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
近些年中国经济内需增长的一个明显变化 , 是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和拉动都持续超过资本投资的贡献和拉动 。这表明 , 中国经济增长逐渐转变到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路径上 。
一个经济体的实际增长过程和增长率的高低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 总供给是长期的推动力量 , 总供给能力决定了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及其趋势路径;总需求是短期的拉动力量 , 有效需求的规模和增速决定了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按多高的比例实现为实际的增长率 , 所以 , 从短期来看 , 总需求是决定经济实际增长率高低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和发展趋势来看 , 内需不但是总需求的基本盘 , 更是在总需求中占比不断扩大的成长盘 。
稿源:(经济日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Oa6402020.html
标题:内需|方福前:深化改革构建完整内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