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日本诺奖得主本庶佑 , 图片来自fbri-kobe.org
撰文 | 本庶佑(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诺奖得主)
生物学是人人必备的素养
曾经 , 没有选修过生物学的学生也可以报考京都大学医学部 , 结果造成了超过90%的医学专业学生对生命科学几乎一无所知的状况 , 这非常令人担忧 。 如果有志于医学的人不知道生命是如何运作的 , 又怎么会下定决心走上以慈爱之心拯救生命的职业道路呢?
医大教授会的成员们认为 , 这正是当时考试制度诸多弊端中的一个典型 , 经过慎重的反复讨论 , 他们最终决定把生物学列为入学考试的必修科目 。 与此同时 , 日本医学部长会议也呼吁医学部考生必修生物学 。 这是发生在平成十五年 ( 2003)的事 。
实际上 , 了解生命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并不仅限于医学专业的学生 。 今天 , 我们在考虑和生命相关的现实问题 (例如:器官移植、再生医疗、基因疗法、在自己体内培育别人的受精卵 , 以及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何种程度的医疗等问题)时 , 如果不了解其具体内容 , 就无法进行讨论 。
此外 , 对“人应该怎样存在”这样的观念性问题进行讨论时 , 我们也常常感到其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的局限性 , 这是不是因为当我们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进行讨论时 , 虽然是无意识的 , 但实际上是以“人类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为前提进行讨论的?
但是 , 根据今天的生物学研究成果 , 人类并不是特殊的生物 , 只是一种与其他灵长类动物非常接近的动物 。 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表明 , 我们的行为方式也受到遗传调控 。 在思考人的生活方式时 , 我们不能只在文化社会层面上讨论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 如果不能从科学的角度理解作为生物的人类的生存机制、知觉、认识或行动的原理 , 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这个问题吧?
这样的例子并不仅限于生物伦理学 。 很多报道武断地认定转基因食品是危险的 , 难道不是缺乏生物学知识的结果吗?另外 , 在讨论如何应对最近出现的恐怖主义问题时 , 仅仅挥舞正义之剑并不能解决问题 。
我们必须先承认 , 人类在拥有爱的同时 , 也拥有憎恶的感情 。 为了与他人竞争并得以生存 , 憎恶感是必需的 , 所以它也被烙印在人类的基因中 。 憎恶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麻烦 , 但它其实与体育、科学、艺术等方面必不可少的好胜心是同样的情感 。
我们是不是能以科学为依据 , 找到控制这种感情的方法 , 实现超越憎恶感的和谐共处的世界呢?如此看来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不论学习文科还是理科 , 生物学都是所有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
重新思考医疗的使命
最近 , 再生医学、基因治疗等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上 。 对于一般人来说 , 我们一方面期待随着医学的进步 , 寿命会越来越长 , 生活会越来越舒适;而另一方面 , 我们又担心医疗的过度发展是否会给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 随着器官移植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 , 已经有许多生命获得了拯救 , 也有许多生命得以诞生 。 但是 , 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年龄上限到底应该是多少?社会又能否负担得起让所有人都享受这些高级医疗方法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或者说 , 最终只有一部分有钱人才能受益?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堆积如山 。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社会性的全人类难题呢?毋庸置疑 , 有必要让普通国民参与讨论 , 但是 , 普通国民会由于对技术内容的理解不足而产生犹豫 , 或者反过来产生武断的偏见 , 所以到目前为止 , 尚未实现比较有效的民众讨论 。 另一方面 , 令人遗憾的是 , 来自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发言比较少 。
长期以来 , 医疗工作者一直遵循一种单纯的哲学进行工作:医疗的使命就是尽一切可能来延长患者的生命 , 哪怕只延长1分或者1秒 。 但是最近 ,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 而实际情况是 , 无论从哪一种思维方式出发 , 面对无法完全处理的现实难题时 , 很多医务人员都多少有些困惑 。
稿源:(和年苑—协和老年医学)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Oa5C2020.html
标题:医疗|诺奖得主追问何为医疗的使命:即使技术在进步也填不满人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