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刘庆彬,横滨国立大学北京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 。
文章图片
《战后日本经济史》
作者:[日]野口悠纪雄
译者:张玲
版本: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4月日本在战后迅速从“发展中国家”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这是一个关于追赶型增长的经济叙事 。而理解当今日本经济还需要回到1990年 。日本经济从那之后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至今复苏一波三折 。整个社会的经济预期和消费欲望都大不如前 。
在过去几年,目前已经辞职的首相安倍晋三在任职期间推出了被概括为“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举措,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以货币贬值提高日本商品在对外贸易上的竞争力,并拉动民间投资 。“安倍经济学”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实际上在内需上,并未缓解人们由来已久的“不安全感”,也并未成功刺激国内消费 。
经济学家刘庆彬在日本从事经济研究,他的梳理让我们看到,理解这一切还得回看日本经济如何在战后崛起 。对于“安倍经济学”的突破和问题他亦作出了判断 。
“战后经济”:从增长到停滞
二战结束后,日本本土一片废墟 。总体来看,日本的经济崛起之路经历了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1950-1970年间的高速发展时期 。
日本的经济主体由从前的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转为以重工业为主 。钢铁业、船舶制造业、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设备产业成为工业部门的主导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高达8%,从“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西方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
第二阶段为1970-1985年间的转型时期 。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混乱 。1974年,日本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负成长,并且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时期日本制造业重心再转移,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因为能源效益相对较高,而急速成长 。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工业结构从强调重工业到开发高新产业领域的根本性转变 。到了70年代末期,计算机、半导体及其他技术和信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口贸易在日本经济增长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使得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更注重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 。由于两次石油危机和贸易摩擦,日本无法维持原有的高速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每年仅4%左右,远低于六十年代初的9% 。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时期宣告结束 。
第三阶段为1985-2000年间的泡沫时期 。
随着日本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逐年增加,1985年9月22日被迫签订了广场协议 。日元迅速升值 。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和日元急剧升值,一方面驱使越来越多的出口产业公司转向海外生产;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措施并不断降低利率以增加国内需求 。量化宽松政策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在日本兴起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短短几年内,东京日经指数上升了180%,房地产价格暴涨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 。日本人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海外不动产,以及昂贵的艺术品、奢侈品等等 。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局开始“总量规制”政策,“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长期的去杠杆时期 。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消费陷入萎缩 。而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整个1990年代,日本经济都受泡沫经济的后遗症困扰,所以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
稿源:(新京报)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Oa3E2020.html
标题:新京报|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