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估值过高、热衷Licence in、破发、长期低迷……面对诸多现实问题 , 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恐怕集体陷入了沉思 , 毕竟掀开“光鲜外衣”下 , 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趋势愈演愈烈 。
比如高瓴加持、带着“药明系”光环的药明巨诺-B(02126) , 哪成想上市首日大跌7.5% , 两个交易日下来最多时让投资者亏损近20个点 。若算上打新乙头10倍融资来看 , 乙组头入场费高达72万 , 利息费用合计2750港元 , 考虑坚持硬抗未卖出的情况下 , 账户一手便蒸发5500港元 。
尽管在11月5日早盘药明巨诺翻红 , 大涨10.91% , 报23.3港元 , 但投资者对其仍旧充满质疑 , 且从盘面看更多像是高盛在发挥常规绿鞋作用护盘 , 一个小时其净买入27.27万股 , 而交易量却只有455万股 , 并未出现放量式大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实就药明巨诺基本面而言 , 专业的投资者质疑也并非“无中生有” 。
据招股招股书显示 , 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6个月 , 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598.9万元、1.36亿元 , 以及8226.6万元 。2019年和2020年前6个月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78.95%和57.41% 。
没有产品销售收入 , 加上研发开支大幅提升 , 因此该公司的亏损幅度也在扩大 。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6个月 , 公司分别亏损2.72亿元、6.33亿元以及6.5亿元 。
你可能会说 , 没有收入、亏损扩大均是未盈利生物医药高盛常态操作而言 , 但不要忘记了 , 药明巨诺的产品线并非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
如他的7款在研产品 , 其中抗CD19 CAR-T疗法的relma-cel已在6月被药监局受理 。看似进展飞快 , 可这个液瘤产品是来自JUNO , 完全是Licence in , 嫁接过来充其量是为了有产品而走的捷径 , 没有半点“药明系”技术含量在里面 。
没自己的技术含量也就罢了 , 更让人吃惊的是 , relma-cel的首个适应症是弥漫大B淋巴瘤 ,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 , 弥漫大B 国内只有3.1万人 , 并且relma-ce属于三线产品 。按治疗路径 , 一般一线产品、二线产品使用后依然复发的患者才会使用三线产品 , 而此类首个适应症的全国患者仅3000-5000人 , 患者数量可谓稀少 , 只差套用“孤儿药”的概念了 。可想而知未来及性差 , 商业价值无疑是可“尴尬点” 。
另外一款实体瘤产品ARTEMIS? antibody TCR , 则也是7月20日通过收购Syracuse而获得优瑞科生物的 , 其靶点分别是AFP和GPC3 。同样属于落地价格高 , 可及性差的产品 。
花巨大成本拿一些没有商业潜力可言产品 , 不知未来药明巨诺是否会积极反思 。
【股票行情|“药明巨诺-B(02126)们”的苦楚】事实上 , 目前市场越来越多的“药明巨诺们” , 不惜放弃本就被质疑的fast follow模式 , 想借Licence in的途径快速得到资本青睐与市场化优势:一能给A\B\C轮股东们莫大安慰;二是能获得市场极大的估值 , 短期逐利的机会 , 但市场不是全是“人傻钱多” 。
毕竟 , 随着18A的教育越发成熟 , 生物医药门槛也会被潜移默化“减低” , 未来动不动标榜自己是PD-1、PD-L1、CAR-T、单抗等公司 , 估值估值都会被打折扣 , 原因是管线过于单调且拥挤后 , 类似于PD-1这些均会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的最低配置管线 , 参考医药经济规律 , 物不在稀 , 光带量采购一把刀就能这些挑战者们破产 , 哪还有长期投资者价值可言 。
如此 , 恐怕即将IPO或准备IPO的后来者该急了吧 。(田宇轩/文)
稿源:(智通财经)
【】网址:http://www.shadafang.com/c/hn1105c5H12020.html
标题:股票行情|“药明巨诺-B(02126)们”的苦楚